上篇(9)

 应天故事汇/a>

 






  承乾从进谏者的脸上看到了那一丝阴险的微笑。他问着那人,你为什么这么恨我的父亲?他平日待你不错。

  正因为不错,我对你的建议才不存半点私心。如果你不尽早动手,有人也会动手的。可到了那时候,皇位可就不是你的了。

  进谏者叫纥干承基,有一身好武艺,是承乾举兵时将要任用的刺客。

  承乾直愣愣地呆在那里。他说他当然要那个皇位,而且皇位本来就是他的。

  于是,攻打魏王府的思路一跃而变成了攻打太极宫的计划。承乾雄心勃勃,紧锣密鼓。此次行动如果成功,那无论他怎样不学无术,荒淫无度,大唐帝国都会是他的,而历史也将全然是另一副样子。更重要的是,也许那个美丽的武姓的女皇就不会再出场了。

  但,承乾的谋反策划竟然败露了。他还没有来得及起兵便被镇压。后来承乾终于认识到,其实这也是天命。

  承乾的失败就缘于此,缘于皇上的儿子太多,而王位却只能有一个。于是,每个身上流着皇上精血的人都紧盯着这个太极宫中的宝座。他们只看到大殿上那把雕镂着花纹的木椅在浩大的殿宇中闪着夺目的光彩,却看不到年富力强的老爸正精神抖擞地坐在上边。他们的父亲尽管忧虑疲惫,但却并没有衰老。他甚至每个夜晚都依然在与女人兴致勃勃地交欢。

  就在太子承乾准备起兵之时,他的异母兄弟齐王 竟然抢先一步,首先在齐州打起了反对父皇李世民的旗号,使满朝文武及诸皇子们瞠目结舌。但可惜齐王的士兵还没有走出城门,就被前来征讨的朝廷军队吓破了胆,即刻败下阵来。而朝廷的叛臣、父亲的逆子齐王李 也被笼子般的囚车押回长安,关在内侍监的牢房里,等待着被父皇赐死。凑巧,曾向承乾谏言直取王位的那个刺客纥干承基,偏偏也是齐王 谋反时的密探。于是纥干承基因齐王 谋反一事连坐,也被抓起关进大狱,单等拉到西市处死。在绝望与恐惧之中,纥干承基为绝处逢生,便供出了太子承乾也曾谋划策反的秘密。纥干承基果然保住了性命,而承乾一方则骤然之间全线崩溃,一败涂地,不仅承乾被废为庶人,赶出东宫,那些曾与之共谋造反大业的幕僚们也一个个被关押、斩首、流放。这真是承乾的莫大不幸。而他亲爱的父皇李世民也为此而绝望悲伤。他实在想不到,竟然有两个儿子已把刀尖对准了他。

  承乾在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后不久,便抑郁而死,成为大唐帝国一个短命的匆匆过客。

  而此刻暗自庆贺的那个人是魏王李泰。李泰欣喜若狂,表面上却冷静沉着,甚至在父亲面前还有意表现出了某种震惊,某种为哥哥惋惜的神情。他眼看着父亲几乎是挥泪下诏,将哥哥贬到遥远贫瘠的黔州。他知道此时大局已定。他李泰不仅是嫡生的法定继承人,而且是李世民所有十四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他静候册立他为太子的佳音。他不能学承乾。他坚信他是迟早要从魏王府搬进东宫的。

  东宫里冷冷清清,还残留着承乾的气息。房顶的瓦缝间和石阶的夹缝里,已顽强地钻出了嫩绿的青草。一座没有主人的宫殿,在春天的微风中荒芜着。

  王室之间这种鲜血淋淋的争吵与抢夺,在某种意义上将有帝王气象的女人武 解脱了出来,使她得以在被弃置之中修身养性,酿造未来的丰功伟业。

  此时的武 依然美丽。尽管她周身洋溢着掩饰不住的青春之气,但她还是显得比刚进宫时成熟了许多。失宠已成为她必须面对的现实。

  白天,武 总是坚持到内文学馆去读书,或是去听那些尖细着嗓音讲经传道的宦官们的课程。武 觉得她能够如此获取学识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她可以在无所事事的环境里有事可做。她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这就比腊腊那样不识字的宫人们好打发时光得多。

  在内文学馆读书的过程中,武 主要诵读儒学经典,并对统治朝廷的这种理论依据不屑一顾。她觉得一旦深入了孔丘的灵魂,便即刻会发现他的虚伪和僵化。她得出的结论是,她绝不喜欢孔子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