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只出武则天

 

 




  封建社会,皇帝的宝座至高无上,登上此位者威风八面,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受任何制约,其附加值无与伦比。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围绕这个位置,演出了一幕幕血与火,情与欲,明争与暗斗,无所不用其极的悲喜剧,围绕这个位置,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在封建社会男权世界里,男人们争斗到还罢了,就连女人也参与到角逐之中,可见其魅力之无穷!但为什么中国古代女人中虽然出了不少政治家,真正坐稳了皇帝宝座的只有武则天一个女人?这是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没有培育女人称帝的土壤。封建社会的中国是典型的男权社会,男人治理天下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女人如果觊觎这个位置就是大逆不道,要比男人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因此,在武则天之前,即使有吕稚、窦太后、王太后、贾南风等一时掌握朝庭大权的女人,也都是以皇后、太后的身份主政,没有人敢于直接坐上皇帝宝座。 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号称“革唐命”,将大唐国号改为周,正式登基,称“圣神皇帝”,改年号为天授元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性皇帝,时年六十七岁,她只是靠着杀了多少人,动了多少心思,恩威并施,才爬上权力的顶峰,坐上宝座-----称大周皇帝?还是、、、、、?????

  一: 千年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她虽然得了一时,但身后碑上也不敢有字,也不敢以帝王入庙,只给后人对女权,多了一个例证而已。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担当重任,不应该分男女。不破不立。 

  二:女人就是女人,不论是古代的封建社会,还是如今的现代社会,除了是原始社会的母系氏祖时代,女人永远无法和男人共享社会。 

  三:并客谈,然以上观点并不能诠释武则天何以坐上龙座、这该是她的宫庭生长阶段所激发的称帝梦。她一生经历三个命运转折,史书记载。 

  第一入宫27岁前:在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她14岁,唐太宗第一次把她招入宫中。后来就封她为才人。才人是个什么职务呢?拒称唐朝的制度,皇帝除了四个妃子之外,有36个嫔妇,有81个女御。才人就是36个嫔妇中最低的一等。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的时候,武则天25岁,唐太宗死了,按照当时的规矩,唐太宗死后他的妃子都要出家当尼姑,故,武则天入了感业寺,成为尼姑。这是她的第一阶段,进宫当了11年的才人。到了太宗儿子高宗李治继位,永徽二年的时候,武则天27岁,李治去感业寺进香见到了武则天。他们俩过去认识,可能有点感情,故见面后,无异干柴碰烈火烧得更高。如是高宗将她第二次招入宫中,后赐封为昭仪。昭仪是那36嫔妇中最高的一等,谨次于一后四妃。

  到了永徽六年,武媚娘31岁时,经过策动种种谋略,用了种种非人手段,孙子的三十六计不够她发挥,打掉了对手王皇后和萧淑妃,手段可说无所不用其极,内心已被宫庭权欲冲昏脑,至有传闻道她为保后位排除异己谋害亲生女。留待下篇考察。 后被立为皇后,到了显庆四年,35岁时,利用权臣打掉了反对她后座的宰相,史出李世民的无字碑----术士袁天罡的谣言: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长孙一致反对女武氏为后,武氏非省油灯,不除长孙无忌团党而后快?大概这时前后,唐高宗李治开始犯病,李治身体本不是太好。当时史籍中记载叫做“风病”,按现在的医学,就是一种可能是高血压、心血管的病。他此间前后中风,故朝庭政务,他无法处理,就让武则天帮着他处理,正中武则天心怀,史籍记载称“政归中宫”。

  从这年开始,武则天开始处理朝庭政务科举要案等大事,武则天统治了中国半个世纪,大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算起。以上供参考,一时之说,难登大堂。不同意者尽可放言,我备酒在桌等待

  四:不错武则天的气魄 政治才能 头脑 胆色 气度 胸怀 不输男人-----懦弱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 相王李旦,至之后 的李显妻韦后 其女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等俱被其制压,无能夺皇位,唯玄宗李隆基足抗衡。为什么她有此才能?

  五: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发展变化,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出于繁衍后代的需求,母性主导了社会。这是女权主义不辩。 随人类社会发展,女人也渐渐地成了男人的附庸。从象形文字的“女”这个字,表示一个穿着宽大衣服的人跪在地上,意味着女人要臣服于男人。从那时起,女人从来没有在社会上获得与男人同等的地位, 这话有误:女人要臣服于男人,即男权比女权大,为甚听风论坛的月明站长 山泉副站长 非意副站长,却在你李大人这男士头上?她们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历史上比比皆是。象形文字“女”已做古,你不是考古家怎代表它说话,懂其意了?难不成你想回去原始社会,论男士比天大,女为地

  女人的身体素质不如男人:前文已提过唐高宗李治常犯病,李治身体本不好,当时史籍中记载叫做“风病”,按现在的医学,就是一种可能是高血压、心血管的病。他此间前后中风,故朝庭政务,他无法处理,就让武则天帮着他处理,怎不是李治身体 不能胜任,才智胸怀胆色不如武氏?有书为证:唐高宗李治“奴懦”,怯弱,没有主见,优柔寡断,唐太宗一再对立他为太子的决定是否正确产生怀疑。 这点已说明李治性格缺乏皇者气魄,别提身体,他比不上武则天。李治是李世民的幼子,备受呵护宠爱,太宗去世后,李治在父亲灵前宣誓登基,届时,于众目睽睽之下,这位新天子竟伏在褚遂良肩上,搂着他的脖子死哭,暗示出一种伤痛之外内心的惶恐,这怎能说明他是强者男为天了?

 
 

2008/05/08 制作

论中国只出武则天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