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废后风波

 

 




  (更新时间:2008-2-11 16:51:00 本章字数:2523)

  这次高宗决心要废后。但,废后必须经过朝臣们的同意,特别是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又是父皇临终前给自己安排的左膀右臂,又是德高望重的重臣,又是顾命大臣。如他们两人不同意,将万难废后。

  自从女儿死后,武则天几乎天天逼高宗废后,她决不能让自己的女儿白白送死。

  这日,高宗被逼无奈,退了早朝只好诏来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瑗等到内殿议事。他们听说到内殿,就知道是废后之事。

  高宗坐在龙椅之上,脸上的神情有些紧张,四人叩拜之后,高宗以商量的口吻说道:“皇后至今无后,妇德上又有一些过失,朕欲废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她品德高尚,又有修养,她的学识、文藻更是女中少有,尤其擅长书法,知书达理,深得朕意,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褚遂良立刻走上前去,说道:“皇后门第高贵,又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终前对太尉和臣说:‘朕佳儿佳媳,今托付诸公。’这话是陛下目睹耳闻,现在言犹在耳。皇后没有大错,怎可轻易废除,怒臣不敢从命。

  “皇后害死朕女,怎能说没有过失?”高宗反驳道。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臣以为应该挑选高门,何必非立武氏不可。”

  褚遂良接着说道:“有一言臣冒死犯上!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怎能让这种人母仪天下,万世之后,必然有损皇上的圣德,望陛下三思而行。臣违逆了皇上的意思,罪该万死。”

  褚遂良一口气说完把手中的笏板放到地上,脱下幞头,口中说道:“褚遂良把笏奉还皇上,只求皇后把臣之骸骨得还故土。”说完一头撞在石柱之上,顿时鲜血流下。

  高宗看到大惊,他没有想到褚遂良敢一死来要挟他,这让他又气又急,他大声怒喝道“把他给我拖出去。”

  同时,从帘后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这种声音十分激动愤怒而阴冷,她无法治制地大吼道:“杀死这个害人之翁。”

  这时长孙无忌扶起流血的褚遂良,语气中有几分不满地说道:“褚遂良身受先帝遗命,就算有罪也不可轻易处罚。”

  高宗见褚遂良说的毫无保留,不给自己一点脸面,让高宗十分恼火,君臣不欢而散。

  铁了心要立武则天为后的高宗李治,是反对立武为后的话他都听不进去。第二天,高宗面对韩瑗声泪俱下的劝阻,他不但不听从,不为此感动,而且把韩瑗硬生生拖出大殿。懦弱的高宗一反常态,他表现了少有的坚强与刚硬的一面。

  韩瑗并没有因为高宗的反对,而放弃劝谏。他只是从语言改为书面劝谏,原文如下:“匹夫匹妇都会慎重的选择对象,何况天子?皇后是一国的典范,皇后的好坏关系着一国盛衰,妲已倾覆殷之社稷,褒姒灭了赫赫之宗周。。。。。。”

  中书侍郎来济也上书说道:“王者之后,必慎选名门深闺淑女,以贱妾为后,将灭绝皇统,倾覆社稷。。。。。。。”

  高宗回到宫中把详情讲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听了大怒。但对付这两个强大的势力,自己的力量太薄弱,看来打不过只有拉。打定主意,武则天劝高宗和她一块去长孙无忌府上一趟。只要长孙无忌不反对,褚遂良等就好对付了。

  一日高宗陪着武则天来到长孙无忌的府上,长孙无忌以君臣之礼把高宗和武则天迎接府中,酒宴中闲谈了一会,武则天故意给高宗说道:“舅舅是国之栋梁,应该推恩加赐。”

  高宗顿悟,马上加封长孙无忌宠姬所生的三个庶子为散大夫,为朝中散官。并赐给长孙无忌金银和锦帛十车,老谋的长孙无忌已经猜到了高宗和武则天的来意,他只装糊涂,不提此事。最后高宗不得不委婉地说道:“舅舅,王皇后无子,且又诅咒朕,还杀朕女,不堪再位后。武昭仪聪慧贤达,当取而代之。”

  长孙无忌虽然接受了皇帝封赏,却不感恩。他继续装糊涂,只管又吃又喝,像没听见一样,也不看高宗和武则天期待的眼神。这让高宗哭笑不得,更让武则天恨之入骨。

  武则天在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自己非把这个不知好歹的老东西,置于死地。

  高宗看朝中重臣都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自己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正在俩个人发愁、苦脑的时候,有一大臣为高宗出了一个主意,这让高宗茅塞顿开。此人就是被唐太宗临终前故意黜除京城的李绩,他为了感谢高宗的提拔与重要。

  一日,李绩单独求见高宗说道:“休妻娶妻,是陛下家事,何必非要问外人的意见?”

  经李绩一指点,高宗恍然大悟:“对呀!这是朕的家事,他们凭什么反对。”

  这时有一个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也在朝中散言:“一个庄稼汉多收几斤麦子还要换一个老婆哪。现在天子立后,那些不知相的人妄加议论,根本就不用理会。”

  武则天把这话说给了高宗,高宗这才决定废后立武。他手先把强烈反对废后的褚遂良给贬黜京城,发配潭州,又把坚决反对立武的舅舅长孙无忌派到华北去赈灾,把立后废后的抢眼派驱走以后,随即颁下诏书,废王皇后和箫淑妃为庶人,家族发配岭南。

  许敬宗遂联络劝说百官上表请立武昭仪为后,为了自宝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得不赞同或默认,几天后高宗颁下诏书,这份千古唯一的诏书是许敬宗苦心积虑为武则天写下的,原文如下:“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武则天为了让高宗更加深信自己的宽宏大量,她给高宗写下了这样一份奏章:“皇上,韩瑗、来济曾反对立臣妾为后,但,身为丞相,若非忠诚为国,绝不可能这么做,他们的诚心实在难得,恳求皇上奖赏二人。”

  高宗被武则天的宽大为怀深深地感动了,他马上诏见二人,把奏文给他们看,还非常高兴地说道:“二位看到了没有,圣人也难有如此大的胸怀与雅量,新皇后有如此大的高尚气度,二位总该知道了吧?”

  韩瑗和来济只等着罢官回老家,没想到武则天会有此招,二人感到佩服的同时也感到此女人绝非一般的女人,这让二人更加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身经百战的两个大男人,又是当朝的两位宰相却被幕后这位女人吓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不知道这个深藏不露的女人将要对自己如何下手。

 
 

2008/05/08 制作

正文 第十四章 废后风波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