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 红娘子

 




  古有谚语:“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说的虽是片面之词,但一提起却也让人胆战心惊,试想,这天下的一半,幸福的一半,若是如此狠毒,怎能让人不心寒?又还怎能有得闲心去谈情说爱,尽享那风花雪月的柔美和甜蜜呢?
  翻开《欢乐英雄》的书页,几乎全是让人开怀赏心之事,但读至红娘子的出场,却也有几分心惊,所谓翻手为雨覆手晴也不过到如此地步而已,转瞬之间,甜蜜的微笑就化为无穷的杀机,确实让人防不胜防,而读至此,虽不至从此慨叹人心险恶,但也算是多了一分对人心的认识,世上竟有如此女子?!是真?是幻?是现实的写照?还只是小说家们肆意的虚构?此后的故事都尽显红娘子的阴险毒辣,笑里藏刀,其心计之深,真可谓是女人心,海底针!
  本以为如此下去,红娘子多半终会自食其果,要知道小说家们所宣扬的因果报应,邪不胜正在武侠作家们的手中更是发扬光大了。姑且不说为文的主题始终是不能变的,因为人终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摆在正义的一边,但为文的方式却是余下的唯一的一个可以思考的对象。
  而古龙竟又选择了另一种古老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更像是童话一般,像是预示着人类最原始最美好的愿望,红娘子最后终于大彻大悟,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这样给读者的却不只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同时也像是一道突兀的屏障将正义与邪恶彻底的隔离开来,如此简单的划分,如此突兀的转变,来不得半点理由,就连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信条也对此无能为力,但思考的读者又怎么满足于此呢?他们又会不会责怪古龙的“信口开河”呢?
  但找不出理由却不能作为掩饰无知的借口,在隐含的事实真相背后是不是还有我们所没有洞察的玄机呢?古龙并不曾明言王动、红娘子等人的过去,但在闪烁的言词背后,我们又能否看出点什么呢?
  王动初入江湖,便遇见了红娘子,此时的王动是什么都不懂,稀里糊涂就成了利用的对象,所有的关系简单明白,但一直没有说清道明的就是红娘子对王动的感情。红娘子虽已被险恶的江湖尘封了人性的善与美,但从未动过心的她竟也似动了真情,她对王动说的那句:“我从来都不曾骗过你”若是真心话,其中的真情不言自明,对于一个惯于说谎骗人、阴险毒辣的女子来说不骗人意味着的只是她对那人的感情是超出了自身,只有在面对那个人时,在她内心深处残留的人性的中的善与美才被激发出来。如此一来,便能说明红娘子对王动确是动了真情,然后再冠以什么“爱情可以改变一切的”的理由,便能说明了一切。
  可以上的推断的严密性却也很值得怀疑,完全可以可以写出更多的话作为反驳的理由,但始终,我们的任何行为在未知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作者是完全可以只说出从一种事实向另一种事实的转变,而不需阐述任何理由,然后读者就成了揭开其中缘由的唯一人选,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是完全可以嘲笑作者的荒谬和不合情理,但也可以只是简单轻松地接受“事实”。而没有说出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它仍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等候,等待有一天能“重见天日”。
  在道德的谱系中,善与恶作为对立而遥望的双方都有各自的堤岸,可谁又能说出其中距离的奥妙呢?在人类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煞费苦心求其甚解者众多,可谁都不能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来测度其中的奥秘,始终人性的深度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因为你自己也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候倒不如学学那小孩子将世人统分为好人与坏人,而红娘子起初是坏人,后来变好了,就是好人,如此简单的理解,又会不会才是其中真正的奥义呢?
  而追索始终不断,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人类一诞生开始就不曾间断,而希望之光不灭,正义之心不死的高歌也从未停歇,是人类对自身的安慰,更是人类对自身的肯定,有了不灭的信心才会有不灭的人类。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