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我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已经过时了




张祖荣

  “三害”的根源之一:在青年中坚持已过时的思想方法——阶级分析方法。

  我的论点:

  (一)思想方法指导人们行动。斯大林的关于阶级斗争尖锐化这个公式,指导了多少错误的行动,同样今天在我国阶级分析的方法也起着危害作用。

  (二)今天在我们国家中这种分析方法即将过时。而在青年中这种阶级分析方法已过时了!

  (三)阶级分析方法在它提出的年代时曾起了积极作用,而今天已转化到相反的方向去了——消极作用。

  (四)阶级分析方法在青年工作中起的消极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这种方法制造了很多人造的墙,某人一入党,自认为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而没入党的知识分子称为小资产阶级。他们之间只能做一般的朋友不能成为亲密的战友(阶级地位不同而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就有一条鸿沟)。一种习惯的力量认为党员与非党员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也造成了人们之间的鸿沟。

  (2) 在这种方法影响下形成一种荒谬的是非观念,为某种人建造了特权。审查青年先不看本人而看家庭出身、阶级出身。这种逻辑颠倒了多少黑白,搞错了多少是非?!多少青年终身背着阶级出身不好这一消极沉重而又荒唐的包袱!

  (3) 它为教条主义者头脑简单的人开了万灵药方。同学对毕业分配有意见,负责人就会扣一个帽子——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工人阶级:一切好品质的代名词。小资产阶级:一切坏思想的代名词。这些概念这样的抽象,这样的万能,教条主义者最喜欢它,其实它最不万能。

  (五)这种分析方法有逻辑上的荒谬,一万年后,青年人仍会激动,个人与集体仍有矛盾。那时是否还能说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是小资产阶级的劣根?

  (六)这种方法在广大人民中形成一种极深的习惯势力。它在危害着人们。对青年来说应抛弃这种分析方法。

  (七)青年中只有是非矛盾,原因是青年知道的少,未了解许多规律性,而不是反映各种阶级思想的矛盾。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