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人民日报》在一个时间内的形而上学方向




佚 名

  《人民日报》在过去一个时间(特别是整风初期)登了大量的好报导,好文章,但这个报纸的基本思想方法,却在一个短时期内变成了形而上学的方向。

  首先我表明我同意百家争鸣中应该有反批评,应该向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进行反击,例如,葛佩琦,但是我遗憾的是为什么一谈到制度问题便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一谈到党的领导的问题便是反对党,一谈到新社会中的错误便是希望回到旧社会中去,这种逻辑是已经过时了的思想硬化的思想方法,过去肃反中的错误,便是这种思想指导的恶果。(不要拿新旧社会对比来辩论,我们对于肯定新社会比旧社会好是不见得比你差的。)

  “党天下论”对不对?

  我认为“党天下论”并没有反对党的领导。作者一再表示拥护党的领导,为什么编者竟看编戏呢?(从前有人看戏不看戏文怎样,专看演员漂不漂亮)

  党天下论指出了生活真实的一面,的确就是因为不放心群众在每一个地方放上一个党员做头儿,(不是名义上的而是实际上的)才限制了群众的积极性。难道党政不分、有职无权,对群众不信任不是一致的呼声吗?

  我认为根据“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位的人看问题就会不一致,姑且称之为地位局限性吧,英明的领导就是要摆脱这种局限性,是有全面辩证的观点。试问我们的全体党员都这样高明么?试问最近揭发的矛盾是党员看出的呢,还是群众看出的呢?

  因此,我认为“党天下”,是三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固然“党天下”而使人误解为共产党为自己汀天下,但是为什么不看内容呢?为什么不先从理论分析就一棍子打死呢?为了这一点,便给人以反社会主义反党之名么? 这与《人民日报》及5.12号的大字标题:“不要怕围剿,不要怕打击”形成极大的讽刺。

  为什么“政治设计院”就是和党争领导?

  管理国家是科学,给国家制定政策就需要调查研究,分析比较,试问不给人家充分的资料,不给足够的时间,一上来就表决(当然不是说完全未讨论,不过这样够否)这是科学的态度吗?这样人家怎能表示负责任的意见,为什么在设计的时候吸收大家的意见就不好?这样就反对了党的领导?试问民主党派参加设计就能篡夺了党的领导,生活会回答的。

  (以前那种形式的通过,我看还是干脆不要的好。)(为了避免无谓争执,我承认不完全是形式,但请问不能更好些吗?)

  为什么不能成立“平反”机构?

  有人说这样就是不信任党,这真是思想硬化的典型,试问党能保证不犯错误么?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人,不是神,这就少不了犯错误。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不问政治了。这些人迷住了斯大林,可斯大林少不了犯错误。

  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害怕人民的监督,生活会告诉人们,这样是削弱党的领导还是帮助党更好地改正错误,从而巩固党?民为帮之本。

  章伯钧为什么说话两样,我看这说明了他还有顾虑,说明我们是压服而不是说服 洞使他们错了也应该说服,为什么围剿呢?这是对待善意的批评么?(当然对章不了解,是否他有别的问题,本人暂不作最后结论。)写到这里不禁感到,许多党员缺乏党性: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乏唯物主义觉悟——实事求是。

  请《人民日报》想想,说话作事不要只顾眼前,要给自己留后步。历史是无情的,的确有许多人就是要百年之后才能定案的,斯大林便是借鉴。

  希望不要搞出以前肃反的错误,不要给自己再造出些“平反”。

  最后向中共和苏共中央进一言,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有还是没有?没有就公开郑重否认。有,假如不涉及现行的军事、经济……秘密,我看还是公开了好,任何对客观面貌的隐(瞒)和保留都不是唯物主义的。常常有人为了眼前的顾虑,不敢老老实实的正视现实,结果总是自己吃了亏,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希望把眼光放远点,相信人民的觉悟吧,(当然不是说一定要现在就公开,如果有的话请考虑适当时间。)

  末了希望这篇涉及《人民日报》的短文能在《人民日报》的篇幅上刊出。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