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我的忧虑和呼吁”的答辩




叶于泩

  (一)你把“据说”当成事实

  答道:我不仅没有把“据说’当成事实,而且把许多事实当成“迹象”。

  既然有人在“据说”上转圈子,不妨分析一下:

  “据说北大处于无政府……”有民主墙公开信为证。访问南大的同学可以证明。

  “据说有人要毛主席下台……” “据说不赞成大鸣大放的有……” 有两条有“论当前的民主运动集体(恐系“及其”之误,抄者注)领导”一文为证,有潘家威同学为人证。

  “据说北大闹的……”这是林希翎说的,许多人不信,但没有反证。

  我一共用了四个“据说”,一一交待如上。物证、人证俱在,不是事实是什么?我之所以冠以“据说”二字,是为慎重起见。奇怪的自称尊重事实的人,往往无视于某些事实。

  (二)你的材料太零碎,不能说明问题。看问题要看主流。

  答道:材料的确是零碎的。这等材料又焉得不零碎。若不是搞运动,这“零碎”也得不来。就在目前, 这些零碎, 对于外校同学,也还是了不起的新闻,在层层“保密”之下,把这些零碎,假定为“矿苗”是可以的。有人卑视“内幕新闻”,我确很感兴趣。

  至于运动主流,大家都看得到,我也表示乐观。但是逆流也应该注意。“顺”与“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家都警觉了,逆转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忧虑”一文的目的就在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逆流。

  (三)你的文章散播对领导的怀疑情绪,增加同学鸣放的顾虑。

  答道:应该说明,领导者是允许被怀疑的,只要有道理,信任以监督为条件。盲目的信任是信仰。

  至于增添顾虑:如果我的看法多少符合事实,那么同学们怕报复的顾虑也是有理由的。如果我的看法纯属错觉,那么同学不会相信,即使相信了,领导也有责任出面说明情况,解除顾虑,因为这至少说明,这部分人对党中央的意图知道得太少,以至不能抵制我的错觉。

  (四)鸣放政策是中央通过的。分歧在所难免,不等于不团结。

  答道:我根据一些“迹象”,推测党内的重大分歧是可能存在的,若不警惕,有影响团结的可能,所以呼吁“提高警惕,注意事态的发展”,可见我亦没有把分歧和不团结等同起来。但是,因内部意见分歧,而导致不团结,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不能不存戒心。

  鸣放方针自然是中央通过的,但单就这点,尚不足说明领导者看法的充分一致。都是高级干部,水平相去不远,开始有90%不同意,(注意这是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的!)为时不久,就会完全同意吗?况且鸣放也有各种各样的鸣放法,贴大字报、开辩论会是“放”,找几个老头老太太谈谈也是“放”。

  (五)胡耀邦说的中共历史上第三次大风浪,彭总说的社会大变动,语意隐晦。可以有几种解释。

  答道:确是如此。写出我的理解,供参考。

  如果仅仅指的是和风细雨的整风,逐步贯彻的鸣放本身,那怎么称得起“社会大变动”呢?我推想中央一定有长远的政治规划,在整风基础上继续采取重大政治改革措施,至于具体内容,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大变动”仅仅是“社会的”,那怎么称得起“中共历史上的大风浪”,而与陈独秀右倾、王明左倾并论呢?(这两次都是联系着党内大争论)如果变革只是社会的,那么1949年共和国成立的“变革”,比起当前的整风鸣放要“大”得多了,可见,我们面临的严重形势不仅仅是社会的,而且事涉党内。这是不奇怪的,因为社会斗争,常在党内得到反映,因此设想在已经开始的社会大变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党内矛盾尖锐化,是可以的。

  后记:①我相信我的看法,一定包含着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不过一个人既然只能用他自己的头脑来思考,我就大胆地把它写出来了。而且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深入地哪怕只是片面地想一想,恐怕也不是没有好处的。②我的推想是建立在间接的材料上的(一个人能掌握的直接材料能有多少呢?)不过推想的正确性之最后保证,却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