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少写”六记(上)




林 希

          题说·代管记趣·猪场记情·相亲记憾

                 题 说

  清人沈三白,著有《浮生六记》一书,自述一生乐事,其思致之清雅,文笔之隽妙,令人读来爱不释手;今人有杨绛女士者,著有《干校六记》一书,其文笔之清秀,情愫之幽远,更是令人读后三月而不知肉味。不才如老朽,年在花甲,一事无成,又忽发奇想,以笨拙之笔,无华之文字,也想能写出一篇《六记》之类的文章来,也算是东施效颦,遂了我狗尾续貂的心愿。如是,每日苦思冥想,历时三载,勉为其难,最后才写出了这一些破烂章节,说来也真是让人感到自愧弗如了。

  其实以吾人之经历,莫说是只写六记,就是写六十记、六百记,那也是可以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的;只是大凡本人亲历之事,皆在“不要多写”劝告范围之内,故几次也想捉笔,但一想到保持一致,便立即又文思枯竟了。只是近来忽觉老之将至,再不将种种亲历事件一一记下,只怕日后,那就要连一记也记不下来了;鼓足勇气,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如是,就有了《“少写”六记》的这一篇无趣文章了。

  身为作家,谁也是愿意写提倡多写的好文章的,只是遗憾,不是老朽不愿意写提倡多写的文章,只是老朽大凡提倡多写的事,都几乎很少有过参加的机会。老朽生于1935年,轮到老朽知事的时候,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年代早已结束了。18岁参加工作,也算是赶上过50年代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但只可惜这时间太短,还没轮到我走进火热的年代,那火热的年代就开始以那比火还热的烈焰烧灸我了;待到火势稍弱之后,我就被送到如今被劝告不要多写的地方去了。如是,我就除了不要多写的地方之外,提倡多写的地方我连见也没有见过,直到1980年平反之后,我才有机会遍访祖国大好河山,也才有机会和工农兵坐在了一条板凳之上,以体会种种光荣享受。

  但我终究还知自重,大凡不要多写的地方,我一定不会多写,只写六则,也就是一点芝麻盐儿罢了,再不写就有悖于“不要多写”的劝告了。五则、六则都不写,那不就成了不许去写了吗?而谁人又说过“不许写”的呢?可以查一查么,真是无稽之谈。

  如是,我就要开始写我的《“少写”六记》了,当然也是以不伤害他人为要紧,尽管人家当年伤害过咱,那是因为要紧跟么,何况人家至今还表示决不忏悔,老朽就更要顾全人家的面子了。

                代管记趣

  说起来那时候人们是傻,只要领导说句话,那就连一声“为什么?”也不问,便老老实实地遵照执行了。1955年把我定为“胡风分子”,根本就没给我看任何结论文件,作家协会的一位秘书长在一天晚上对我说:“你的问题定下来了,准备准备到下边去吧。”这样,我就知道我被定为是“胡风分子”了,而且对于秘书长所说的那个“下边儿”我也知道是什么地方。于是连夜我就做好了准备,第二天就跟着来人到“下边儿”去了。这若是在现在,或者是换了王朔呀什么的,他一定要问一问我们的这位秘书长,“凭什么让我到‘下边儿’去?”再不行,他把他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说出来给这位秘书长听一听,说不定,这位秘书长也就不那么厉害了。

  可是我什么也没有问,就这样“低头认罪”了,那时候也不懂上诉呀什么的,也不懂找个地方去讨个说法,就这样傻兮兮地由着人家说什么,咱就认下什么,也就这样由着人家把咱送到什么地方去,咱就跟着到什么地方去了。

  最先把我送去的地方是一家工厂,接待我的是人事科的一位科长,这位科长倒不太凶,因为那时候他还闹不明白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反正上边说,有一个人要送到你们这里来,他也就坚决执行了。见到我之后,他就像是看外星人一样地把我好一番审视,大概是要看一看我这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危险性,放在工厂里可靠不可靠。看了好半天,也许他没看出什么毛病来,譬如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吧,于是就开始和我说话了:“你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他们为什么只把你送到我们这里来呢?你应该到另外的地方去呀!”当时我没有去想这另外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直到第二年,1957年,我又被定为是右派分子时,我才知道了我到底应该被送到什么地方去才合适。

  说到1957年的被定为是右派,那也是一种绝对服从上级决定的表现。其实我什么会议也没参加过,更没有向党提过什么意见之类,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和我毫不相干,但到最后,我还是被划到右派里面去了。当工厂的那位人事科长后来我我谈话的时候,他也是对我说:“你的问题定下来了。”我也没有问给我定下来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便也就承认下来了。那时我只是想既然我前面有问题,如今到了最后再说我有问题,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定下来就定下来吧,不全是领导的决定吗?不相信领导,岂不更要错上加错了吗?

  这次,我就真到了我应该去的地方了。

  什么地方?

  劳改农场。

  因为我的问题定案得最早,所以把我送到农场来的时候,农场里还没有像我这样的“学员”。这里,没有进过农场的人就不知道了,农场里只有两种人,一种人叫“政府”,如今听起来好笑,但那时候听着极自然;另一种人就是“学员”,大家以同学相称,绝对不许相互叫同志。学员对“政府”也不许叫同志,也不许叫领导,开会时农场领导讲话时,学员们要说是“政府”讲话,而且对于“政府”的话,那是只能服从,而不许违抗的。

  我是在1958年的春天被送到农场来的,那是一个下雨的日子,车子停在农场外面,进农场的一段路全是泥泞,只走了几步,两只鞋子就陷在泥里了,要用好大的力气才能拔出来。不到一里地的路程,竟然走了一个钟头,到了看见农场房屋的时候,我早就累得一步也走不动了。

  在农场场长的办公室门外,我从鞋底上跺掉了两团儿大泥巴,一下子一双腿轻松下来了,就像是能飞了一样。不懂规矩,我竟然向里面问了一声:“可以进来吗?”等了好久,里面没有人应声,我又敲了敲门,好像是里面有人说话,只是没有人答理我,我又问了一声:“可以进来吗?”还是没有人应声。

  大约在外面站了半个小时,我的全身都已经被雨淋透了,再想问一声,我已经没有勇气了;我想这一定是我没有叫对“芝麻开门”之类的暗语,所以里面的人才不答理我,就这样等着吧,也许迟早里面会出来人的。果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了足有50分钟的时间吧,里面终于有人出来了。立即,我忙走上前去,才要向这位出来的人问一句话,不料那人连看也不看我一眼,便恶凶凶地对我说道:“喊报告政府。”哦,我明白了,身分变了,我已经是一个面对政府的人了。

  果然这句暗语叫开了门,我在门外“报告政府”的喊声才落,里面就有人应声喊了一句:“进来!”于是战战兢兢的我就走进了办公室,头也不敢抬,只乖乖地等着听发落。

  “叫什么名字?”一位矮个子的人向我问着。

  我报上去了自己的名字。

  “什么问题?”

  最初我还以为是问我有什么要求,但立即意识到不会如此轻松,这一定是在问我是因为什么问题才被送到这里来的:马上冷静下来,我站得规范一些,做出一副知罪的神态,向这位“政府”说道:“右派。”

  “还有呢?”显然这位“政府”对于我只以右派分子的身份向他报到,还大不以为然,好像我还应该再多一点什么才对。幸亏我还有点小聪明,当即就又给自己加上了一个头衔:“胡风分子。”

  “这就说全了。”这位“政府”看来对我的情况极是熟悉,直到我把身份说全了,他才和我说话。这时,这位“政府”就向我交代着说道:“今后没有事情不许到这里来,叫你来的时候,先要立在门外报告全自己的身份,然后再说‘报告政府’。记住了吗?”

  “记住了。”我立即答应着说。

  听“政府”作过种种的交代之后,我以为报到的手续就算办完了,于是我就等着分配住处,还等编队编组呀什么的。可是万没有想到,就在这时,这位“政府”突然沉下脸来,他向我看了一眼,然后又咳了一声,似是显示他的威风。待到我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已经立在我面前,要向我发训斥了。

  “你的问题极端严重,本来应该判刑坐牢,现在政府对你实行宽大,让你到这里来好好改造,从今之后,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无产阶级对阶级敌人实行专政的地方,你只有老老实实地低头认罪。彻底改造才是唯一的出路。听明白了吗?去吧,你的住处是二栋三号,找一个叫什么什么的班长,他会给你安排地方的。”

  就这样,我就算是到了我应该到的地方了。

  关于在农场里的种种遭遇,我写过一篇题目叫作《十劫须臾录》的长文,曾经发表在几家报刊上,时代出版社还把这篇文章收在了一册书名叫作《回首人生》的专集中;胡风先生的女公子晓风编辑出版过一册《我与胡风》的书,在读书界很有一些反响,这本书里就收录了我这篇文章的部分章节。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把这些书找来读一读,从中也许会得到一点什么启示,由此也就不难得出这类事件何以就应该“少写”的原因了。

  本来呢,在农场里的日子也就算过得平平静静,凡是被送到这里来的,谁也就不再希望出去了,也不盼着会出现什么奇迹。生活的内容只有两条,一是低头认罪,二是脱胎换骨,全都是没头儿的事,天知道什么时候才算是认够了罪,天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算是脱过了胎又换过了骨。当然没有希望的日子也是好过的,就是一个活呗,活着就是一切,其中既包括低头认罪,也包括脱胎换骨,用句当代的词汇说,那就是“全活”。

  在农场里过了大约三年的时光吧,眼看着就到了1962年,这一年上边有了什么指示,要农场对收留的人员进行一下清理,清理来清理去,就清理到我的头上了。一天,还是那位身子矮矮的“政府”,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只是这次他不那么凶了。他先是冲着我看了看,然后脸上又露出一丝笑容,最后他才对我说道:“你这个人呀,也真是太老实了,人家把你送到这里来,你就来了,好歹你也要问一声凭什么要送我到这个地方来吧?”

  一听这话,我猜出事情可能出现变化了,但我没敢细问,深怕有企图翻案之嫌,只是老老实实地坐着,等这位“政府”往下面说。

  果然不等我提出问题,这位“政府”就开始对我说明真相了:“你呀,一不是逮捕,二不是劳教。三不是判刑,直到现在,花名册上在你的名字前面也没有红圈儿。明白吗,凡是判了刑的人员,一辈子无论到了哪里,户口册上,还有工作单位的花名册上,都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划上一个红圈圈儿。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要管,现在是说你的问题,你是怎样被送到这里来的呢?我们收下你的时候,说下的条件是‘代管’,明白吗,你本来不应该由专政部门来收管,可是单位把你送来了,我们也不能再把你推出去,于是就把你代管进来了。”

  恍然大悟,在农场里过了三年暗无天日的日子,我才知道我原来是不应该被送到这里来的。说起来这就怪我了,当初人家送我到这里来的时候,我怎么就不问一个“为什么”呢?早知道这是“代管”,我何必一定要让这里代管呢?这里面代管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呀,我干么不找个日子好过一点的地方求人家把我代管起来呢?譬如SOS村呀什么的,不是也可以代管一两个人的吗?

  只是不幸,我被专政部门代管了整整三年,我的日子不好过,人家还嫌麻烦,你说说这真是何必呢?谢天谢地,三年的时间过去,人家也总算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我了,倘若人家至今不说,那我是‘辈子也不会知道我的代管身分的。好了,知道我是代管就好说了,那以后,我就不那么卖命地干活了,因为既然你对我是代管,那么我对你也是“代干”,全是多此一举的事,大家就马马虎虎地在一起凑合吧。

  就是在我一点也不因得知代管真相而忘乎所以的时候,这位场长却对我说了起来:“过去的事,也就没有办法说清楚了,今天只要我们改过来也就是了。你呢,我们把你送回去,谁把你送来的,我们就把你再给谁送回去。”

  一听说农场要把我送回去, 当即我就慌了手脚, 马上我就对这位场长说道:“你若是认为我在这里的表现不好呢,今后我努力干活就是了,你可千万不要把我送回去,我就在里面呆着吧。”

  “怎么你不愿意回去?”这位场长大吃一惊地向我问着,“那些劳改分子们,一个看不严,他们就要逃跑,怎么你居然会不想出去?真是不可思议了。”

  “在这儿好,无论是什么代管主管的吧,在这里,大家都一样,比起来我还比那些劳教分子好些,他们见了“政府”只许老老实实地站着,我和“政府”说话还能东张西望。可是到了外边,我就是反面教员了,上千人看着我一个,那可不是什么好滋味呀。”当即我就对这位场长解释着说。

  “你还是要相信群众么。”场长拉着长声地对我说着,“送你来的时候,你什么话也不问地就来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好表现;可是如今要送你回去,你也要什么话也不问地就老老实实回去,这更是一种好表现。”

  “不行,你今天把我送回去了,明天他们还会再把我送回来的。”死皮赖脸地,我就是不肯走,想出了种种理由,我是赖在这里了。

  “上面已经下达指示了,从今后,专政部门再也不收代管人员了。”场长极为严肃地对我说着,“今天我们把你送回去,日后如果谁若是还想把你送进来,我们就连他一起留下;反正一个也是代管,两个也是一起代管,多代管几个也无所谓,你说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呀?”

  没有商量,我还是被代管部门送回来了,果然政府说的话管用,从此之后,也没有人再要给我找个代管部门了,这个代管的笑话就算是结束了。

                猪场记情

  思想改造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灵魂深处建立劳动人民的感情;而对于我们每一个犯错误的人来说,自己最大的痛苦就是思想感情没有发生彻底的变化,于是才在大风大浪之中迷失方向,也才在阶级立场的根本问题上犯了错误。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发生根本的变化呢?说得空灵一些,是要脱胎换骨,说得具体一些,就是把屁股坐到工农兵的板凳上来。可是工农兵的板凳到底到哪儿呢?看不见,摸不着,谁都说自己是工农兵的代表,可是谁又知道谁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这思想改造才是一个最痛苦的过程,也才是一个最复杂的过程。

  不过呢,世间无论什么事,只要有人出了题目,就一定有人能作出回答。这就和平时所说的那样,有人划道,就一定有人会走,无论你划的是多么弯弯绕的道儿,也一定有人能走得上来,而且还能走出花儿来,这就叫能耐。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们一样,全都想当模范,从冲锋陷阵到捕灭老鼠,举国上下,全都要有个好表现。

  到了农场,这些人是要在思想改造上争上游,而且这些争上游的人们还都是改造对象,人人都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就拿我说吧,第一我对不起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第二我对不起领导的期待和教育,第三呢,我对不起我自己的青春年华,还有第四、第五;反正我对不起大家的地方是太多了,无论我如何改造,那也不是二年两载能够改造好的。但是,正因为我的改造任务比别人重,我才更要比别人多做出一些努力,自暴自弃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死马且当活马治吧,万一能改造好呢?世界上不是什么出其不意的事都有可能发生的吗?

  就这样,我也和大家一起,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开始在思想改造上使牛劲了。

  最初,我以为加强思想改造,也就是拼命干活罢了;后来一看,大凡因被政府信任而荣任班长的先进人士,其于干活上倒未必多么出力,有时候还真有些吊儿浪当的呢。可是政府就是认为人家于思想改造上的进步,如我这样傻卖力气的学员,就是不如。

  为了加速自己的思想改造,我开始用心计了。

  本来呢,我们常说要老老实实地进行思想改造,可是世间无论什么事太老实了也不行,满农场的人谁不老实?大家全老实,于是老实就不值钱了。

  不过呢,让我太不老实,我也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大不过也就是耍一点小聪明罢了。于是,从此我就时时观察那些于改造上有进步的人,时时效仿着他们的一行一动,“傻子过年看邻居”,人家做什么咱就跟着做什么的道理,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果然,世间无论什么事都最怕“认真”二字,经过我的一番认真,我还真就看出一些门道来了。

  在农场里,劳动组织是按班设置的,每几十个人定为是一个班,领导学员们劳动和学习的人,由政府任命,上上下下一律称这种人为班长。当班长是一件极光荣的事,这说明这个人和政府靠得近,思想改造有“表现”,很可能有机会得到宽大呀什么的,所以大家都愿意向班长学习,班长做什么,大家就一起跟着做什么,那就有希望进步了。

  用心地观察班长的表现,我忽然发现,有许多晚上班长在屋里就是坐不定,也不知是为什么,时不时地,班长就要出去一会儿,也不到什么地方去,就是立在门外,不多时就进屋来了;再看他的表情,有时高兴,也有时忧心仲仲,还有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着急。那么,这位班长到底到门外做什么去了呢?于是在我们班长走到门外的时候,我就跟在他后面一起走出来,这时我才发现班长只是把手伸出来,远远地伸一会儿,然后就或是高兴,或是着急地回屋来了。学着他的样子,我也把手伸出去寻找一下感觉;哦,明白了,我们的班长是在观察是不是在下雨。农场么,天时是最重要的事,该下雨的时候下雨,我们班长就高兴,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改造上有长进的人们就着急。有道理,这就叫是感情上和工农兵靠到一起了,这就叫什么阶级说什么话,看的就是你是和什么人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有了这样的发现,那咱也就知道该如何办了。于是,一天黄昏收工时,看了看天空,正好天上有一片云彩,回到住处,不对任何人说,只一个人暗自用心;等到天黑之后,还没等班长出去观察,我就早早地跑到门外伸手去了,伸了一会儿手,没有任何感觉。于是我摇了摇头,又深深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才心事沉重地走进屋来。我们的班长当然猜出我是为了什么事而犯愁,暗暗地记在心间。过了几天,开会时,班长就表扬了我:“你们看看人家林希,最近就有进步,知道地里旱了,晚上就出来观察气象,而你们这些人呢?就知道睡懒觉。你们这是努力改造自己的表现吗?说得学员们一个个低头无语,说得我却好不得意。

  只是,光得到班长的表扬,我还不肯就此罢休,我还想得到政府的表扬;因为,晚上观察气象的事,班长肯定不会向政府报告的,要得到政府的表扬,那就必须做出点出类拔萃的事来。可是什么事才算是出类拔萃呢?想来想去,想不出个结果来。当然我也知道,这类事,那是只可即而不可求的。

  天公有灵,知我心诚,就在一天的夜里,哗哗地就下起了大雨。人们被大雨声吵醒,一个个全都为旱情的缓解而欢欣鼓舞,果然是全体学员一起关心农业生产的大好局面。再往大炕上一看,我们的班长没在,想一想,这几天正是他的假期,好了,表现的时机来到了。当即,抱起我唯一的一条被子,我就从屋里跑了出来。跑到院里,我想,在这样的大雨之中,什么地方最需要人们的关心?养猪场,猪圈里的小猪娃们现在一定正在冷得发抖呢,把自己唯一的一条被子送到猪场里给小猪挂们盖在上面,明天一定要受到政府的表扬。好了,就是这个主意,抱着被子我就往猪场里跑,也是雨下得太大,我连头也拾不起来,又担心小猪娃们因为没有得到我的爱护而正在挨冻,我也就跑得更加快了。谁料,正在我向猪场跑去的时候,猛然间,就觉得背后有一只手用力地抓住了我:“什么人?”一声大声的喝斥,我只能停住脚步,老老实实地站在了雨中。

  “下这么大的雨,不老老实实地在屋里呆着,你跑出来想做什么呀?”一听这严厉的声音,我就知道坏事了,算我倒霉,被查夜的警士们碰上了。过去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大风夜,有人到饭堂去偷窝头,被查夜的捉住,一口咬定说是下工时发现饭堂的窗子坏了,夜里睡不着觉,才跑来修理。“不可能,来修理窗子,为什么口袋里揣着窝头?”一句话戳穿了阴谋,再从口袋里掏出窝头来,铁证如山,就乖乖地跟着警士们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你想想,农场里还会有好地方吗?

  赶紧说明原由,万一被对方先说出我是出来搞破坏,那就有口难辩了:“我是给猪场送被子的。”立即,我忙着向对方解释。

  “谁让你来了?”人家的警惕性当然很高,不会轻易相信我一个人的话,把一只手电正正地照着我的脸,极其严厉地向我问着。

  “是我自己自愿来的,我怕小猪娃们挨冻?……”我还想往下说,但是对方一挥手,打断了我的话:

  “赶紧回去,不知道不许你们乱说乱动吗?下雨天,老老实实地在屋里呆着才是好表现,谁让你出来乱跑的?若不是看你留着分头,我一定要把你带到一个地方去的。”这里面诸位看官就不明白了,在这个农场里,劳教的,要剃光头,内部处理的,才有资格留分头呢。

  谢天谢地,我总算没有惹出大祸,乖乖地抱着我的湿被子,老老实实地,我只有往回走了。

  唉,我只是想着这样小猪娃们呀,得不到我的温暖,它们该是多可怜呀!

                相亲记憾

  生为男子,于得意之时,被人选为婿君,实在是一件极开心的事;倘选婿的一方再有点来头,譬如什么书香门第,或者是什么权贵者辈,那就更令人为之自豪了。

  而我的被人赶来相女婿,则实在是一桩大笑话,至今想起来,还每每要自己暗笑,说来还真有点黑色幽默。

  那一年,我正是21岁,被送进农场已经是第三年了,忽然说是有了一个文件,说是诸如我们这一类人,可以离开农场,但是不许回城,只要有一个公社肯收留你,农场就给你办手续;从此,你就算是那个公社的人了,虽说还不能算是社员,但却可以以一个农业劳动力的身份参加劳动,并且享受和社员同等的待遇。你说,这对于诸如我这类的人说来,岂不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了吗?

  然而,人家公社为什么要收留你呢?农村劳动力本来就富余,而且又是在城市郊区,无论哪个公社也是不肯收留人的;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娶进门来的媳妇和迎进村来的倒插门女婿。

  而农场也早就对这些人感到头痛了,当初送进来的时候,说好是三年,谁料矛盾激化,城市再也不让这些人回去了;总在农场里放着,人家农场也照顾不过来。倒不是在生活上谁有什么要求,是人家农场没有人看着这么多的“分子”,还要组织学习,连农场的人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呢,你又让他如何给你脱胎换骨?快找个地方把这些人弄走吧,人家乐不得图个安静。

  也不知是怎么一个途径,这消息就传到了附近的村子里,就说是有一批文化人,都是好年岁,还干过几年庄稼活,男的可以选来做女婿,女的可以迎进门来做媳妇,而且无论是男是女,一律不要彩礼;唉呀,就等于是白捡了一个便宜人儿呀!

  于是,没多少时间,就只见许多陌生人跑到农场来了。头一个被相的是一个40来岁的“分子”,来人是一对老夫妻,当然是两位老贫下;进得门来就和我们这位老“分子”拉嗑。哪里人士?多大年纪?家里还有什么人?离婚的妻子还有没有什么联系?似乎是一切都没什么可挑剔的,最后才向我们这位“分子”问道:“女方带一个孩子,你同意不?”当即,我们这位“分子”就糊涂了,幸好我们这类人的智商都还不低,不假思索,我们这位“分子”就对这二位老贫下说道:“我是老病号,肺都快烂没了。”这一下还真管用,二话没说,那两位老贫下就走了。这可能是他们知道肺病是一种传染病,那是绝不能往家里招的。

  而到了有人来相我的时候,那可就出了笑话了。我倒是没注意老贫下们是什么时候暗中就先相下了我,有关的情况,据说他们全都掌握到手了,我是单身一人,母亲早逝,父亲另娶,没有任何家庭牵连,真是再好不过的条件了;而且据他们估计,只要是他们愿意,我是一定求之不得的,离开农场了么,自由了,这些人不是信不自由勿宁死的吗?世上还有比自由更可贵的东西吗?没问题,这就看咱们姑娘愿意不愿意了。

  很可能,人家姑娘也同意了,我也不知道那位可爱的姑娘姓什名谁,更无缘一瞻芳容,反正人家是先没有意见了。至于我这边呢?那就只差说一声,事情就算办成了。

  大概也是村里的姑娘们过于高兴了,有一天晚上,正好是我们下工之后,我们几个小青年,一起到农场后面的小河旁边,蹲在河边上洗身子;洗着洗着就觉着有点不对劲,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就在岸边上围过来了一群姑娘,一面看着我们洗身子,一面还指指点点。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们互相在猜哪个是自己选下的人儿?当时,我们是蒙在鼓里的,只以为是碰巧河边上来了几个姑娘,看我们洗身子怪好玩,自然就谁也不在意。

  谁料,那几个姑娘也是过于自信了,她们居然向我们凑了过来,一定要把我们看个仔细。这一下我们有点警觉了,倒不是我们要来个什么男女不亲,只因为我们实在是太怕再给自己惹事了:下工之后和村里的姑娘在一条河里洗身子,扣你个居心不良,跳到黄河里也是洗不清的。

  情况不好,赶紧逃跑。我们几个小“分子”们当即就匆匆站起身来,想往农场跑,只是为时太晚,我们已经被这十几位姑娘包围了。这十几位姑娘倒也胆大,她们中间的一位冲着我就问:“你是姓林的那个吧?”

  我当然不会回答,因为已经有了那位老“分子”的事端在先。我知道这是被人家相上了,不能激怒好心人的感情,还是自己早早跑开的好。

  谁料,就在我要跑开的时候,又有一位更小的女孩向我靠了过来,冷不防,这个小女孩子就在我身上掐了一下:“哟!真白!”她还喊了一声,随后,她们就一起大声地笑了。

  后来呢?后来就没有消息了,说是又下来了一个文件,说绝不能把这些人放到农村去做农民,要把他们永远留在农场里;这些人是七八年就要闹一次的,放到农村里,真到了闹的时候,你就抓不到他了。于是,从此之后,相亲的人,一律不让进农场了,我呢,也就永远地失去了做倒插门女婿的机遇。直到今天,每每想起这件事来,我还为之扼腕,真是太可惜了呀!

  嗟夫!

             (选自《散文与人》第六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