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简案

作者:高 鑫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 和煦 干涸 裸露 戈壁 沧海桑田 无垠 边缘
  
  二、导入: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四、学习:
  
  课题解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教师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对比的写法。(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1.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五、探究:
  
  提问: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师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设计一条环保标语。例: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七、板书:
  
  高鑫,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