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老子智慧与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

作者:彭书雄




  
  三、“柔弱胜刚强”智慧与大学生遭遇逆境挫折的脆弱心理突围。
  
  现代的大学生大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尽情地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文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他们一路走来,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有如温室里的花朵,顺利地幸福成长。然而一旦“风雨袭来”却满地残花。正如有一首歌所谓的那样:“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当今大学生经受的磨砺太少了,故意志非常薄弱,稍有一点挫折和困扰,就如同一座高山,遮住了眼睛,挡住了去路,压得喘不过气来,看不到前途,从而导致心灰意冷,乃至走上绝路。有少数学生仅因升学考试失败、求职受挫、经济困难、竞争压力过大、恋爱或者婚姻失败等原因,而选择了轻生与自杀,过早地放弃了本该有所作为的生命。近些年来,这方面的事件在大学校园内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其教训真令人痛心。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意志,把学生从逆境弱势中解脱出来,老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弱者的生存之路,那就是“柔弱胜刚强”。《老子》第七十六章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外表坚强的东西往往是属于死亡的一类,外表柔弱的东西往往是属于有希望生存的一类。故用兵逞强就容易招致死亡,树木强大就容易遭受砍伐。所以,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不过笔者要强调的是,本章中所谈到的“柔弱”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软弱无力,而是指其中蕴含着无比坚忍不拔的性格,老子从人类和草木的生存状态中看到了人们不易看到的道理: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而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老子的这一智慧让暂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困难者与失败者,透过眼前的困难、迷惑与失败看到了即到来的希望,从而为
  他们提供了战胜失败、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以实现人生的崛起。
  
  四、“五色令人目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慧与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困惑解脱。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萌动期,如何正确对待悄悄来临的情感萌动乃至爱情问题,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情感困惑之中,有的因为对异性产生了爱意而不知如何表白而苦恼;有的因表达爱意遭拒而尴尬;有的由于受不良爱情观的影响陷入了游戏爱情的漩涡之中而不能自拔;有的为了爱情的的争夺而走上了绝路……。上述一系列爱情问题的产生,是近些年大学生案件频发的根源之一,是当代社会中浮躁的爱情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反映。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的大事,大学阶段的爱情萌发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如何在真伪难辩,五光十色的社会中,寻找和选择能与你志同道合终生相伴的另一半,成为大学生十分困惑的难题。对此,作为“万能智慧之书”的《老子》,能给学生哪些智慧呢?
  其一是“五色令人目盲”。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给我们提出的忠告。现代社会爱情婚姻观念五光十色:早恋、泡妞、网恋、二奶、包二奶、第三者、一夜情、婚外恋、性骚扰、“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男人有钱会变坏,妇人变坏就有钱”等婚姻爱情观,令人心浮气躁,应接不暇。树立怎样的爱情观,如何找到幸福的另一半,老子给学生们开出的第一个处方,就是“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就是指缤纷五彩,长期置身于这眼光缭乱的环境之中,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看不明白,尤其是在我们今天这个多元开放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美色的追逐远远大于从前,形形色色的婚姻爱情观和五光十色的选美活动,也让大学生们产生了“这个世界是否还有真爱”以及如何寻找真爱的困惑。老子告诫我们:对美色的追求不要放纵,否则很容易目盲而自食其果。如何避免陷入爱情的困惑之中,老子给我们指出了下列智慧。
  其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上十三章和第八十一章提出的“识人”智慧。如何寻找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人生,老子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一生幸福痛苦与否,都与这八个字相关。老子认为,认识别人才算有智慧,了解自己才算是高明。为什么有的人爱情婚姻很幸福,就在于他(她)能“涤除玄览”,透过表象,找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是为幸福。反之,“既不识人,又不知己”,则会让你痛苦不堪。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为什么容易受骗,陷入感情的漩涡之中,关键在于“不识人,更不知己”所致。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讲的就是处于情感漩涡之中的恋人总是幻想多,现实少,而一旦两人走到一起,对方各自的缺点就显露出来,矛盾、冲突、打杀、轻生等问题就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识人”呢?老子告诉我们八个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诱过人的话语可以知人,诚实的人言辞听起来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我们可通过对方的话语去辨别对方的真伪,这不失为老子告诉我们“识人”的一个有效策略。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其行”去“识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经常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来认识人,选择朋友。这一听一看、一言一行,基本上对对方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了解了对方,找到了知己,并不意谓着就有了永恒的幸福爱情,如何让幸福的爱情之花常艳,老子给我们指出了下面第三条智慧。
  其三,“道生之,德蓄之”。按照人生成长的规律,大学生应该到了恋爱的年龄,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是符合老子的道论的,正所谓“道生之”。但恋爱与爱人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何对待爱情?怎样恋爱?怎样保持长久的幸福爱情?老子告诉我们,要“德蓄之”,亦即是要我们用真心去蓄养爱情,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与品德去蓄养爱情、吸引对方,而不是胡绞蛮缠。恋爱靠的是美的心灵,而短暂的漂亮外表是靠不住、也不会长久的。
  
  五、“上善若水”、“上德若谷”智慧与大学生师生朋友关系危机的困惑消解。
  
  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的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直接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四个方面。这些关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良好和睦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集体观念和良好学风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大学生早日成才。
  可如今的大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亲又都忙于工作,他们从小就没有太多的交流沟通机会,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玩具和动画片交流的过程中度过的。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沟通的问题、人际关系相处的问题也就成为他(她)们心理发展的又一障碍。其实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大都是由于学生不会沟通以及不会处理各种关系所引起的。比如同学之间由于缺乏沟通,造成他们彼此之间互不理睬,学习、思想、生活上互不关心,甚至勾心斗角,相互拆台,这会极大地损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再比如师生关系不和谐,极易形成老师不认真备课,不注意教书育人;学生不尊重老师,不虚心好学,有的甚至出现了师生关系严重对立的情况,这种情况,若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使学生成才也成为一句空话。
  如何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师生朋友关系危机问题,老子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一段话,老子以水为喻,揭示出最高尚的品德应该像水一般,具有大度包容、利它无私、居下谦卑与万物无争的德性。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又指出“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亦即是“上德若谷”。本句其意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聚向往的地方,乃是在于它总是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向往的地方。老子在本章以水设喻,认为人应该像大海那样包容大度,能以这样一种包容大度的胸怀去处理师生、同学和朋友关系,则师生、同学、朋友关系的危机问题就可消解了。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2、李小平,心里健康与大学生成才,青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3、邓庆军,心里问题:大学生成才的障碍,大学与成才2004年第4期。
  4、杨万江,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2期。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0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老子智慧与大学生心里素质发展研究》(课题号:2007d299)的核心成果]
  
  彭书雄,男,语言学硕士,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湖北经济学院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兼新闻传播学系中文教研室主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