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作者:杨亚缸




  “创意”这个词流行、时尚,有几分神秘感。喜欢探秘,是我们的天性,老师就满足一下大家的心理需求,带大家去尝试一下“有创意地表达”。
  
  一、选择独特的写作内容
  
  同样是描写语文老师的外貌,张小兵、赵卫卫、刘丽丽写的内容迥然不同:
  张小兵:老师的眉毛不是平直的,也不是弯曲的,而是向额头斛伸的,坡度很腱。几乎要直竖起来,像两把利剑,只要眼睛一瞪。我们就吓得不敢再贪玩了,赶紧坐好听讲。
  赵卫卫:老师的鼻子像一座山,山峰很高,蜂下有两个小山包,右边的山包上有一个黑痣,山包底下的小洞里长出“毛草”。他高兴时山峰就往上一皱,两个小山包就变扁了,山洞兢扩大了。
  刘丽丽:剐看老师的皮肤黑,长得比较丑陋,他穿衣很讲究。他的衣服多半还是亮颜色的。春天的时候,颜色带点绿,夏天是纯白,秋天带点黄,冬天干脆穿红色,一年四季的变化都在衣服颜色上。
  写同一个老师的外貌,张小兵只写老师的眉毛,赵卫卫专写老师的鼻子,刘丽丽写老师衣着的与众不同,三个小朋友所选择的“内容”截然不同。这就是“有创意地表达”。
  
  二、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同样是写校园里的花坛,董小琴叙述,陈淑涵描写,马希先说明,符贵成议论。
  董小琴:星期一早上,我和王丽去看校园里的花坛。我们先观赏了色彩艳丽的花儿,然后偷着捉花瓣上采蜜的蜜蜂。我们把装药的小瓶子轻轻地扣在花瓣上,再用力在花瓣底下一弹。蜜蜂一惊就腾起来,我们就赶紧盖住瓶口。王丽不熟练,盖瓶子的速度太慢,蜜蜂落在手上,叫蜜蜂把手叮肿了。
  陈淑涵:花坛里的花儿五颜六色,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这些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耀眼夺目。如果有微风吹来,这些花就像小孩子一样捉起迷藏。
  马希先:花坛在学校中央,是八角形的。外圈是低低的铁护栏,中央是旗台,高高地突出花丛。这里四季有花,花的品种有二十多种,冬天虽然只有梅花,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符贵成:花坛是神圣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每周星期一早上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升旗时。大家都行队礼,唱国歌,还要进行爱国主义演讲。谁要是在这个时候说笑,就会挨同学和老师的批评。
  又如,同样是写老师的肖像,盂辉细致描写,武婷婷发表议论。柴娟游情趣地说明。
  孟辉:讲台上站着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老师的眼睛大大的。是双眼皮,眼珠子骨碌碌的转,像透明的黑水弹。老师的鼻子像座山,山下还有两个小水洞呢。嘴边上面的胡子虽然短,但硬得很,能把你的艟蛋扎出血。老师的脸上有皱纹,像打工的农民。老师经常穿一身灰衣服,不精干。我长大了。有钱了,要给老师买一身好农裳,把他打扮漂亮。
  武婷婷:李老师的头发很特别:正面看,头发又黑又厚,显得年轻精神。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后膪勺光秃秃的,几根长发怎么也遮盖不住微红的头发。我们曾偷着议论,正看老师像叔叔,背看老师像爷爷。
  柴娟:邢老师的额头上有五道皱纹,他笑起来,皱纹像起伏的波浪,更像跳动的五线谱。老师的个儿不高,有160公分吧。老师瘦瘦的,大概有90斤。
  这就是“有创意地表达”。这种创意表达表现在独特的表达形式上。
  
  三、展示异样的语言风格
  
  “有创意地表达”,既需要在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上下功夫,叉需要在语言风格上下功夫。一般说来,语言风格有平实和华丽之分。不少小朋友认为精彩的语言表现在词句的华丽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平实的语言也能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也能为作文添光增彩,两种风格各有千秋。上面的几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里再举几例:同样是写“晨读情景”,牛童的语言平实,徐浩的语言华丽,两人的作文一样精彩。
  牛童:大槐树下,李义刚同学没有走来走去,他放一本书在地上,一屁股坐在书上。盘腿而读。他时而大声朗读,时而小声吟诵,时而又静静地勾画雕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似乎没有听到,还专注地思考着。
  徐浩:晨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碧蓝的天,澡绿的树,艳丽的花,自由自在读书的同学;晨读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低沉的蜜蜂声。清脆的鸟鸣声,琅琅的读书声。
  这样看来,“创意”并不神秘,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写自己的理解,我们的作文就不会和别人雷同了,“不雷同”就是有创意了。如果我们还能有意识地去想办法发现同一人、事、景、物的特别处,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就肯定有创意了。如果我们还能有意识地选择表达和表达语言方式,那我们的文章更显出创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