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枫桥夜泊》教学思路

作者:赵红颖




  一、导入本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注意观察画面与听歌曲相结合。
  谁来说说,老师上语文课,为什么要放流行歌曲呢?(指名回答)。
  (对,这首歌曲就是根据一首古诗而改编的,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歌曲,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二、以读感悟,体会诗的意境和含义
  
  (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张继,满腹的才华,却科考落榜,失意的夜晚,独在船上,辗转难眠,写下一首留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中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受画面的感染与熏陶,老师觉得张继写的真是美轮美奂,老师觉的大家也被这种意境所感染了,大家自由练习吧!
  学生站起来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师)可是同学们,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还远远不够,还要读出诗的感情。在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诗的(静)的感觉,诗人(愁)的感觉。
  带着诗的静的感觉,带着诗人愁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遍古诗。
  1、学生自由读。
  教师评价: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的非常棒,令老师暗中佩服,为了我们同学更好的读古诗,更真切的理解古诗意境。咱们继续来研究。
  2、诗人在愁些什么呢?
  苏州是中国的江南水乡,夜色是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激起他的愁绪,他只有借助诗来宣泄他的愁绪。
  (1)第一种景物是什么,勾起了他的愁绪。
  (指名回答:月落。)能解释吗?早晨的朝阳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朝气蓬勃)。那月亮缓缓下坠,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哀愁)古人经常用月亮来表达内心的思乡之情。能否体会一下月亮徐徐坠落的感受?(学生认真朗读体会)
  应该怎样朗读?(由远及近的声音,读时声音由强渐弱)半夜的钟声声声击中作者的孤寂心怀。这是作者所(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三、朗诵古诗小比赛
  
  (1)自由读;(2)同桌互相读;(3)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4)根据诗的感情需要加上表情与动作,更进一步了解古诗。
  
  四、变译文为优美散文
  
  (师)咱们今天的比赛进行的是“如火如荼”,老师觉得这首诗写的太美了,我们把他编成一篇优美的散文好吗?老师先读一下。(读后),谁想超过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
  古诗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读的书多了,有了真才实学,那么他表露出来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了,我们同学应该多读古诗。
  
  五、古诗配曲
  
  (师)同学们,从我们咿呀学语开始,爸爸妈妈就会教你们背一些古诗,有的同学背的倒是不少,但记得的却不多,老师在小的时候,听过李清照的一首诗。诗是这样的:
  红藕香残玉篥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师)老师还会唱呢,(唱完之后)现在呢,老师也把今天这首诗的歌词填进去,大家听听。
  小时候呢,大家学过很多歌,把学过歌曲的曲调放进去,我们快乐的学一下古诗,平时走路时、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都可以快乐的唱唱,以便于我们更好的记住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把曲调放进歌曲中。
  
  六、结束语:
  
  同学们,就因为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桥梁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地方,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我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诗歌起源比文字还早,千百年来形成灿烂辉煌的文化,使诗歌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多学习古诗吧,让它的精魂不断充实你的大脑,让我们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