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开辟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闫 斌




  语文教学,过去的目标定位上是以教材为本(或者说是以教参为本的),包含三个领域:知识领域是学什么;操作领域是怎么学;情意领域是思想的提高,看上去是三个领域,而实质上还是知识层面的成分较大。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点就是要有效地点燃学生思想情感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情是人生俱来的东西。人类的感情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如果不能对健康的情感加以培养,学生情感的原野就会荒芜。现代初中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得到亲人的关爱太多。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却喜欢追求独立放旷;他们喜欢新奇,渴望广泛接触社会,但有时却不能明辨是非;他们的情绪易激动,却很不稳定;他们貌似有情,实则无情。这个阶段,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地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是培养健康积极情感的主阵地。“情感”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许多著名的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更是以情感教育为旨归,开辟了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用语文教师的激情、真情、才情——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有情人。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充满激情,因为教师的激情能激活沉闷的课堂,碰撞出学生思想情感的火花。只有饱含激情的课堂语言,才具有强大的心灵穿透力,才能有效地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交流时,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感染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提醒的手势,都能赢得学生的欢愉和信任。生活中,语文教师更要以自己的才情去征服学生,你的文笔,你的歌唱,你的舞蹈,你的风趣……都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用语文课本的情境、情趣、情感——激励学生
  
  课本是语文教学所凭借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利用教材文章所描绘的文字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人情。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山川秀丽壮阔和叙述历史悠久文明的文字,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利用课文中描写至亲至爱的篇章,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利用跟自然环保相关的段落,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
  
  三、用文学作品的角色、景色、特色——吸引学生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优秀文章等,用文学作品中特定的环境、艺术的特色和主人公的不同遭遇,带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乐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拟或嘲笑醉心于功名利禄的范进,去讽刺善变不定的奥楚蔑洛夫,去绍兴鲁镇探望孔乙己,去安慰被贬在永州的柳宗元,去拜访黄州承天寺的苏轼,去崇拜“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让学生随着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一道流泪,一起激动,一同成长。
  
  四、用媒体传播的事件、事实、事态——警示学生
  
  各种报刊上常报道有关环境保护及自然生态状况等方面的文章,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此类文字来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珍爱自己生存空间的意识。新闻媒体中常介绍先进人物超越自我、无私奉献的事迹,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收看、讨论,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生命的感情。影视作品中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执著精神。也可以煽起学生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勤奋学习的热情。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警示。
  
  五、用课堂活动的体察、体验、体会——启发学生
  
  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如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举办命题讲演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感知情感的生动性。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节日及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感情。如可用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机会,激发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和尊重父母的思想情感。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丰富而敏感,他们的兴奋点很容易被激起。语文教学要适时地创设情境,根据学生情感不稳定又不成熟的特点,找准学生情感的空白区,用高强度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健康积极情感的产生,驱动他们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治其情,最终化情为性.达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