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示例

作者:王学春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历来被我们所重视。如何有效地做好古诗词鉴赏题,一直是我探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将依据历届高考中这类题的提问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诗歌鉴赏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以求赐教。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品味语言类(炼字或词)
  
  分析: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即所谓的“诗眼”“词眼”。鉴赏诗词时,只有领略了古人炼字的精妙之
  处,才能理解诗词美学的真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或词孤立起来谈,应将其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提问方式:×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①你认为该诗×联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欣赏。②“某字”与“某首诗的某字”相比较,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请简析。
  答题步骤:
  ①展开联想,把该字或词放于原句中展开想象,并描述出联想到的景象。②点出该字或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展现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二、分析意境类
  
  分析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图景画面。②概括画面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示例: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静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优美的景象。2.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把握技巧类
  
  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抒发感情的手段和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描写、修辞三大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①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③此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揭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船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1.反衬。2.天还未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因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总之,弄清考试规律,把握答题方法,就找到了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钥匙。
  
  王学春,教师,现居山东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