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作者:孙立红 孙立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课。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节选部分,教学重点是对林冲思想性格的分析。就这篇文章的人物而言,其思想性格处于动态变化进程中,从最初形成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软弱善良到最后的奋起反抗,其间的情节不断推动着其性格的变化,而这一点正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两个情景“假设”,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剖析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
  情景设计一:林冲听李小二说明事情原委后,买刀寻敌。第一日未寻着,含怒而去。第二日未寻着,含愤而去。不想第三日竟在街上碰个正着。
  设此情景,让学生联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些性急的学生马上回答,拔出刀来,砍下陆谦的脑袋。这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开始公然反驳道:“怎么可能呢?他还想服刑期满,回家团聚呢!怎么会如此鲁莽?”马上就又有学生道:“他又不是鲁智深,而是堂堂80万禁军教头,熟谙大明律法,怎么会不问缘由就拔刀砍人呢?更何况陆谦等人密谋害他,他又没亲耳听见,善良安分、奉公守法的他怎么会就此出手呢?”
  这时,教师借势引导:林冲不具有鲁智深的鲁莽性格,但听李小二说后也由惊而怒,买刀寻敌,这是他教头本色的体现,再怎么说他也是“堂堂80万禁军教头”呀!所以,买刀寻敌的反抗是自然的,但他的教头出身和苟安性格决定了他可能不会立即拔刀杀人,而要问清事情缘由,也许陆谦一番花言巧语,又冰释前嫌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发现他有反抗精神,但并不彻底,也不坚决。因为从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害野猪林到行至沧州,他还想着安稳服刑,待期满后回家团聚。
  这个假设就让学生对林冲性格在这里的一个变化有了把握,也为后面把握林冲山神庙复仇所表现的性格作了铺垫。
  情景设计二:陆虞侯、富安、差拨三人放了火就跑回沧州城了,并未去山神庙,而林冲在庙里正吃肉喝酒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暴响。
  作此设计让学生联想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各种意见精彩纷呈。
  一生说:“一听着火,赶紧救火,一看火救不了,他想烧了草料场定是死罪,不如逃跑,于是上了梁山。”
  一生说:“一听着火,他看火光冲天,也救不了火,但他想何来的火?自己走时不是摸了吗?没有火星呀,难道是自己疏忽了?自己是看守草料场的,竟让草料场着了火,善良安分的他肯定回管营那儿先自请罪去了!”
  一生说:“看到火势,他想自己一向谨慎小心,不可能着火呀!定是有人故意放火,再联想之前李小二所说之事,他断定是陆虞侯等人设计要害死他,于是怒火中烧,挺着花枪去沧州寻找陆虞侯报仇。”
  学生的大胆猜想使大家进一步揣摩了林冲的性格,教师引导:他正是亲耳听见陆虞侯等人的对话,亲眼看见熊熊燃烧的草料场,才彻底明白自己已无路可走,若是不想死,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此时,林冲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两处巧妙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把握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从而为作者施耐庵巧妙的情节设计所折服,也使学生从中学到了动态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获益匪浅。
  孙立红,孙立华,教师,现居新疆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