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现

作者:李文俊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而汇集各类文体精华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文和教师的中介作用,呈现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达到陶冶思想,丰富感情,获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现多种多样。
  
  一、教师的教态美
  
  语文教师的教态要与课堂气氛相符,与个人气质相符,与职业相符,讲究庄重、大方、自然。首先表现在朴素大方的服饰美上。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衣着不宜过分艳丽,否则会冲淡其丰富充实、聪明睿智的内在素质,会破坏部分的外在美与整体心灵美的和谐与平衡。因此,教师的衣着只有适合本人的形体、性格、年龄并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保持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及比例适度,方是美的。总之,教师通过自己的衣着于朴素中表现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流露出丰富的涵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质朴的美的熏陶。其次表现在情绪态度美上。语文教师的情绪态度,一般要求是热情、开朗、和蔼、亲切、谦虚、不轻浮、不做作、不怯懦、不冷漠。此外,还应根据课文内容的感情色彩来确定讲授中的情感状态,要进入角色,进行体验,喜则喜,忧则忧,怒则怒,以情感人。教师不应把与课堂气氛不协调的表情带入课堂。如果课前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必须进行情绪调整,否则不宜进入课堂。再次表现在目光美上。目光是心灵之窗、无声的语言,它能表达许多言语所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意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目光,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教师的目光不能虎视眈眈、冰刀霜剑、麻木呆板,不能始终瞅着天花板,而应当慈祥、柔和、真诚、信任、期待、鼓励,充满真善美。最后表现在稳重端庄的行为美上。语文教师课堂举止要稳重潇洒,落落大方,时时都应注意得体合适的行为动作美。手势动作应当严格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需要,正确选用不同含义、不同区域、不同指向的手势,要力求和教学内容保持和谐一致。教师站立讲课不能像根木桩,可微微分开或轻松自然地走动,适当的走动,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二、教学的语言美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语文课堂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他应该是语文教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课堂语言应有比其他教师更高的要求,因为语文教师讲课,要精确地描摹形象,明晰地阐述事理,准确地讲解知识,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启发思维,感染学生。教学语言的情感美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情感自觉地进行控制和调节。有时可以用火山爆发式的激情讲,称为激情式;有时可以用直陈的语言襟怀坦白地层层深入表露自己的感情,可称为陈情式;有时可用曲语,“喜怒不形于色”,含蓄地传达感情,可谓含情式。总之教学语言的传情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使之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一种感情曲线,时高时低,波澜起伏。最后是语声美。教学语声美包括旋律美和节奏美。教学语言的旋律美主要指语声、语调等形式的排列和传播。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形成旋律线,体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教学语声的节奏美,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具体界定语声的强弱快慢。如果教学语言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富有节奏感,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那么,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转移和强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板书美
  
  一定的教学内容要物化在受教育者身上,变成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手段作媒体。而粉笔、黑板是联系教学内容和教育者最简单、最直观、最基本的媒体。黑板是教学过程中提供视觉信息最简单的发射源。而板书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并通过“形象手段”的板书,运用所挖掘的因素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提高他们艺术的修养,形成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其二是按“美的规律”精心设计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板书,既适合主观的需要,又使主观的目的与客观的效果相统一,可谓是一种“艺术品”,其本身就可作为审美对象,再通过教师这一审美中介,使审美主体的学生获得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板书应具有:
  浓缩的简洁美。
  好的板书,应该兼画画、作诗、奏乐的诀窍,以简驭繁,语约义丰,正像巴尔扎克说的那样,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这样将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浓缩的简洁美。
  如《孔乙己》一课的板书:
     绰 号    冷 漠
  笑? 性 格 悲! 价 值
     心 理    结 局
  “笑”字后面一个问号,“悲”字后面一个叹号,以及大括号里的简洁文字,将课文内涵引向深入。这种“惜墨如金”的板书,不是讲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画龙点睛的启示,语精字妙,能引起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不断体味语文的意蕴所在,从而达到唤起审美想象的效果。
  多元的整体美。
  语文课文都是内容美形式美的统一体,在简洁的基础上,还要讲究多元的整体美。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板书:
  
  这个板书既是简洁的,又是一个多元的整体。《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十二个诗节。而板书只用了42个字就显示了诗人的感情:从怀念、感激、同情到赞美。保姆大堰河对乳儿的真挚之爱就体现在三个字上:哭、笑、梦。板书的中间概括了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就连文章的体裁,诗人的感情,人物的形象,课文的层次在板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用语的书写美。
  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得端庄大方,匀称清秀,书写规范合理。既注重表达形式的正确性,又注重书写的完整性,讲求字型美、间距恰当、书写流利,达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四、教材的价值美
  
  语文教材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作为语文课本主体的千百篇课文,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催人奋发向上的社会美,引人欣羡神往的艺术美,启人聪明才智的科学美,主体与客体和谐统一的优美,主体与客体对立冲突的壮美,引人悲痛、令人鼓舞的悲剧美,引人发笑、催人奋发的喜剧美,在课文中都应有尽有,无所不包。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以美启真”、“以美储善”。
  
  五、课堂的节奏美
  
  课堂教学节奏,体现在教材处理、教法变化、课堂程式结构设计三个方面,以及三者的和谐统一。节奏美首先要求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此,教学也是这样。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重点与非重点,均形成节奏。其次要求疏密相间,有张有弛。中国画讲究疏密节奏,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疏,给人以舒缓、轻松感;密,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密而不疏,学生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松弛。只要疏密得当,一张一弛,才是合理的节奏。再次要求程式有度,结构创新。对语文教师来说,讲每篇课文都是一次改编,一次再创新,每节课都是自己的一篇作品。“文贵创新”讲课也要篇篇不同,节节不同。太阳只有一个,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讲课要力求不断创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融合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课堂节奏美、教材价值美等而造成课堂气氛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陶冶。
  李文俊,河南驻马店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