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周育英




  写文章讲究的是细节。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细节描写在古诗词中同样有极强的感染力,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古诗词中如何描写细节呢?金圣叹说:“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细节源于诗人敏锐的目光和辨细察微的精神,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往往从人物的动作、心理或物象的显著特征入手,用极俭省的笔墨将丰富的意蕴和驰骋想象的内容融铸在凝练的语言中。
  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仅一“笑”一“问”两个细微的动作,就把老归故里、乡人不识的凄凉,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越中览古》“战士还家尽锦衣”,战士破吴归来都受了赏赐,卸下金盔银甲铁戟等全副武装,换上华丽的锦衣玉袍,何等轻松,何等自豪,何等张扬。一个副词“尽”,一个换衣服的动词“锦衣”,就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后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古诗词中的细节有何作用呢?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写情则情满于心。如果诗歌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诗歌中的细节在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一、细节描写能暗示时代背景、渲染典型环境。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唐玄宗不惜以千里之外的荔枝来博取贵妃一笑。用“妃子笑”这个细节,不仅让人联想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和褒姒,而且不难发现唐朝走向衰落的迹象,含蓄而精深。辛弃疾《永遇乐》“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中“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辛弃疾在词里摄取的是而今佛狸祠“神鸦社鼓”的细节,突出了一片安宁祥和景象,一幅迎神赛会的生活场景,全无战斗气氛。将个人壮志无从实现的感慨融入深沉的时代悲哀之中。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秋日黄昏渐凉,忽又下起雨。如丝细雨,犹如情人絮语,点点在梧桐叶上,滴滴在人心头。用“点点滴滴”细腻地描摹出了秋雨的特征,渲染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孤独凄清的生活环境。
  二、细节描写能刻画典型性格、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不仅从细微处描写周瑜的从容而闲雅的装束——手拿轻盈羽扇,头戴青丝头巾,而且写出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将古代儒将形象定格在我们的脑中。李清照《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回首时顺手轻扶梅枝、假装嗅枝上青梅的细节让个羞怯活泼、大胆可人而机灵俏皮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三、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揭示诗歌的主题思想。柳永《雨霖铃》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别的依恋与愁苦用语言来表达又显得苍白无力而多余,唯有四手相执,留住最真实的温暖。“执手”这一细节对渲染伤心欲绝的离情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动作,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张籍的《秋思》,诗人在“见秋风”、“意万重”的情况下抓住一个“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家书要托“行人”捎走时,又担心“匆匆”之间,漏掉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拆开信封,真切地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细节,源于真实的生活。正如一位作家描述的那样:“细节描写是荷叶上的露珠,能使整个荷塘闪烁出珍珠般的光彩。”细节描写能勾起读者无穷的想象,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诗人苦心经营。借用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一句话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大凡古诗词中运用了寻常细节的,都因成了最能拨动人的情弦的奇崛之笔而流传久远。
  周育英,教师,现居湖北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