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作者:郭艳玲




  播音主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更要探索出一个既适应专业发展又能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课程体系。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那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的讲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处于与实践完全分离状态,从而导致教师埋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学生抱怨老师讲课内容不实用,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主要原因是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地位是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实践课程,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践是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实际训练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它包含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两个长处,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实训基地是播音主持专业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是完成播音主持专业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的任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
  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目前,多数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职院校是由办学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其教学实训条件一般都能与专业建设相匹配,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内资源及社会协作单位的资源,用较少的投入,通过精心构想、设计、组织,形成了“前台后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教学新格局,较好地增加学生实训实习机会。
  
  二、加强合作,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是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地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实践,这样就缓解了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了校企联合实训实践的网络畅通新格局,真正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建立模拟就业系统,企业接收或推荐优秀受训学生就业,实现预就业制。
  二是实行产学研结合,拓宽学校的办学路子。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学校面向社会办学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即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学校与企业以产学为纽带合作培养人才,努力使更多的用人单位成为学校的合作伙伴、订单教育的预定者。
  
  三、举办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电视台、电台参加现场节目制作,学习、观摩不同栏目主持人的节目主持特点和风格,现场感受、现场教学;邀请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与学生共同主持校内的大型节目。除此之外,在校园内,还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好教学实践训练。可以由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竞争上岗办校园广播节目;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可以进行现场采访、现场报道;此外,还可以在校园里、课堂上举办新闻发布会,做专题采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训中,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创作热情,这样,才能真正把实践实训的教学活动办得既生动多样,又收到实效。
  另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舞台,如:开展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专题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服装秀、各类文艺晚会等,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增强竞争意识。
  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顺利履行播音岗位职责,独立完成岗位需要,能够熟练运用与岗位相关的机器设备,具有一定的节目策划能力、采编能力、制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播出主持能力。因此在培养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课程设置要以实用为主,突出操作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使其更加适应岗位需要。
  郭艳玲,河南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