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时期教师的教育理念

作者:王丽芹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而其中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关键。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转变传统的落后观念,树立起适应社会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主体性。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职责是控制和训导学生,学生只能在被动中接受教师的训导,服从教师的权威,实践证明,在这种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形成依附的人格,缺乏主体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主体性,教育应该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
  2.人的自我教育与发展。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和因素早已为人们所认同,是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个体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在以发展、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衡量一个人能否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关键不在于他现在会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而在于将来能做什么,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人的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二十一世纪既是一个相互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未来社会的人除了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外,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以至于对地球其它物种的责任感。
  观念指导行动,为了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及相应的教育方式,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的工作理念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1.民主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责权统一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热爱学生。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差生。此外,教师还必须具有爱生之能——即以恰当的、正确的方式来表达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爱,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师爱的教育效应。
  2.全面的教育观。国家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明确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完美结合。有人认为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门门优秀才是全面发展。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全面发展”并不全面,因为每个人的才能、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全面发展绝不是用一个标准的尺度去要求和培养全体学生,而是为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也决不排斥使他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画家的可能性。
  3.综合的发展观。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发展意味着不成熟、不完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是不符合实际的。没有矛盾,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理解了这一点,教师就可以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就会理解学生犯错误,就不会对学生求全责备。当然,作为班主任仅仅理解学生的缺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既注重实践,又崇尚创造。
  综上所述,未来社会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这种要求,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成为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和谐统一,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丽芹,教师,现居河北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