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职业高中语文教育应重视情商培养

作者:汪桂英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智商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常常与现实发生冲突。有的当初被认为是聪明的、智商高的学生,其后来却一无所长,一事无成,而失去了昔日的光环。那么是否还有什么其他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呢?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写了本《情绪智力——划时代的心智革命》一书,书中首次使用了“情商”这一术语,它描述了一种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咬定目标、理智处事,而对各种考验仍保持平静和乐观的能力。从“情商”这一新术语的内涵来看,我们用“情商”来解释上述种种现象,似乎可以给在成功路上探索的人们以启发性的惊悟。事实上人们已就情商的问题进行过不少的探索,研究发现在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智商)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绪智力——情商)却占80%。由此得出结论,开发学生的智力,必须重视“情商素质”的开发和挖掘。情商教育应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而对职高的学生来说,情商教育尤其重要。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学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学校情商教育就是按照高中学生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情感潜能的挖掘,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在智力和心理品质得到系统的开发,从而使学生走上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轨道,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目前的时代特征、职高学生的特点及语文教育的现状,把“情商教育”引入学校教育领域,特别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很有必要。
  1、时代特征呼唤情商教育
  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21世纪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成为时代的潮流,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不被淘汰,仅仅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这点日益成为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这种思想,学校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首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否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要被淘汰。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它要求我们在语文教育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即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特别是情感、意志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教育在重视智商因素开发的同时,更多是重视学生各种情商因素的开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包括了心理意志品质的教育。随着我国与国际教育的日益接轨,我们也比较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意志和心理品质的开发对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2、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情商教育
  众所周知,目前职高的生源较差。不但文化素质低,而且各种非智力因素更差,根据我校有关部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卑心理严重,对学习丧失信心,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对前途悲观失望;恐惧心理,对学习、考试无所适从,视学习和考试为“老虎”;“混”的心理,一味追求享乐,无所作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逆反心理,对现实不满,对教育、教师持否定态度;不少学生已经染上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职高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是由当前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升学、就业压力剧增,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在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中遇到心理失衡等因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坚决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情商教育。
  3、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目前,职高语文教改虽已经从着重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探讨学生如何学上,然而作为学习主体的职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是作为基础课,学生普遍地存在着轻视语文的心理,认为语文无关紧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二是由于语文基础差,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和耐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也不想付出努力和代价。三是部分教师上课单调乏味,因此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开学初,我们曾经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仅占12%,抱无所谓态度的占47%,对语文厌烦的占41%,学生上课平静如水,思维处于沉睡状态,作业被动应付。因此,情商培养已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投入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育加强学生情商培养的方法
  
  既然情商教育可以起到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可以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等作用,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情商教育呢?情商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了这种内在动力,学习活动才会有“能源力量”,反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丧失求知欲望,给学习带来“阻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们认为,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1、暗示法情商激励
  暗示法情商激励是指在无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言论、行动、表情、服饰或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有暗示作用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向去行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暗示或间接暗示,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对作家作介绍时,增加讲解名家的奋斗历程,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还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勉励和表扬,暗示学生:“你有学习的潜力,还可以学得更好”,“你能学会”,“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再加把劲”。我在教学中常常以表扬鼓励为主,“很好”、“很精彩”、“有个性”之类的评语,使学生感到愉快和信心十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暗示了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继续努力奋斗。
  2、活动法情商激励
  活动法情商激励是指在课堂或课外开展一些促进学生情商发展的活动,以引起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安排课堂活动,并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千万不能只顾自己喋喋不休地满堂灌,要多设计一些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我在课堂教学中,还使用了两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法。一是抽号法:准备一个装有全班同学学号的小盒子,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抽号选出活动者,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之中。二是学生的自由演讲活动,每次课安排2位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向大家提供一些信息、知识等。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整了情绪,增强了自信,发挥了学习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情感智商的发展。课外活动,涉及的内容就更多了,如故事会、朗诵会、智力竞赛、辩论会等。教师不妨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灵活安排。
  3、欣赏法情商激励
  欣赏法情商激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一种情商教育方法。欣赏是一种心理的、情绪的反应,欣赏教学是一种情意的教学,主要是品格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高尚的品格有指导人生和陶冶性情的教育价值。语文教学中的欣赏法,涉及的内容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道德的欣赏,名人格言、伟人传记、英雄故事等都是极好的道德欣赏教材,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领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理智的欣赏。引导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欣赏正确的理论、科学家的发明,还要欣赏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精神,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强烈的求知欲。三是对美的欣赏,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有的被作者写进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