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重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鲁二收




  阅读能力是语文新课程中一项重要的目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如果不抓阅读,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等要想提高是很难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感悟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的阅读评价应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等能力,促使他们整体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倾向。因此,平时阅读训练要围绕整体感知做文章,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
  
  二、培养学生的欣赏性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文学作品的欣赏、品味,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这种欣赏性能力一般涵盖两个方面:①语言品味能力。即词语、句子、文段的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或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②手法欣赏能力。即对文章各种写作技巧(构思)、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烘托、象征、对比、托物言志、铺垫、先抑后扬等)的理解分析,其中还包括情感、意境、内容和主题等方面的揣摩、赏析。
  
  三、培养学生的评价性阅读能力
  
  评价性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审视作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如: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评价文中的观点,评价结构,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等。如:此类能力题的训练可设计诸如:《犟龟》中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种“犟”;《草莓》阐述了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注意提高自己对此类训练题的主观审视能力,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一分为二法”、“反观法”、“追问法”、“比较法”等,从而让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为解决问题能从文章中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发现问题,形成观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能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的训练题,如:阅读《孔乙己》,不妨让学生探究:假如孔乙己会营生,也不好喝懒做,那么孔乙己能不能改变穷困潦倒的命运呢?
  
  五、培养学生的比较性阅读能力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比较阅读能力受到了足够的重视,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设置考题的情况越来越多。一般比较阅读多以同题材文章的比较为主,比较的角度有:题材、主题、体裁、内容、结构、技法、语言、修辞等,比较的基本要领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地选择内容和体裁两相似文段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先要认真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再看题目要求从哪方面比较,反复读相关的文字,再联系全文思考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将自己比较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有创新的实践和机会,从中展露创新的才能。如:构想孔乙己如果中了举,他可能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又如,请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设计一套住得舒服、有新鲜感、富有个性化的未来住宅。(要求用图设计住宅,对住宅的主要设施配上文字提示)。这些题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文体阅读能动地参与思考,开掘自身的创造性。
  总之,以上几种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进行文体的综合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鲁二收,教师,现居河南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