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拓展作业的五个空间

作者:汤 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应成为学生课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成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学生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我们不能仅满足和停留于传统的作业类型,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拓展作业空间,设计切实可行的作业形式,赋予作业以新的生命,以期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观察型作业
  
  观察是用眼睛去截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断,并在头脑中加以分析、储存。观察型作业形式不一,内容也很丰富。在上散文《行道树》前,我布置了这样的观察作业:仔细观察马路上的行道树。上课时计学生交流,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收获,结果学生提到了马路上的行道树类型多样,有香樟、银杏树、柳树、法国梧桐等,还有学生说自己捡了地上的银杏叶做书签,结果发现叶片上有厚厚的一层灰尘。这样就很自然地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
  
  二、体验型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广阔的,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的作业,由于这类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所以学生在完成时既可以学到知识,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如在学习散文《散步》后,我如此布置了作业:周末抽空和你的家人一起去散步,然后和家人一起完成一篇作文,写写此次散步的过程和感受,题目也是《散步》。这次作业给家长和学生非常较大的震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非常真实感人。
  
  三、合作型作业
  
  新课程在每一单元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记得在上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之前,我先让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开会讨论确定主题,明确分工,共同完成作业。结果小组中,有的同学收集图片资料,有的收集文字资料,然后小组同学开会讨论,交流感想,再确定一个同学执笔,最后讨论修改后再上交。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
  
  四、选择型作业
  
  教学完《古代诗歌五首》后,我设计了三个层面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完成。A层面作业:熟读五首诗歌,直至背诵,并加以默写;B层面作业:选择其中一首诗歌,把它改写成一篇文章精美的散文。c层面作业:选择其中一首诗歌,课外再收集相关的资料,做一个专题研究,如《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课外再去收集一些同为表达乡愁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拓宽知识面。
  这种自主选择,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时效型作业
  
  “三点一线”的生活决定了学生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风起云涌,如果不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关联起来,学好语文是很困难的,我们应该打开一扇窗让学生了解世界。我平时特别留意联系一些时效性很强的社会新近热点问题,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及近年来时兴的“洋节日”,政治、体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大事,以这些时效性素材作为背景布置语文作业,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服务。
  这些经过改革的语文作业不仅是一个载体,而且给了学生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汤蒙,教师,现居江苏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