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综合性学习与美育熏染

作者:李光明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体现出生活化、经验化和个性化特征,这就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供了又一新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就成为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又一个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是:“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取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美育的基本目标我们可以描述为:既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又帮助学生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铸造美的人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就包含有美育的成分,是和美育互为关联、互为渗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美育是大有可为的,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这平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必须遵循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规律,也必须遵循美育教育的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在探究、体验和实践的基础上获取新知,培养能力,积累经验,提高语文素养。美育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也就是说,实施美育教育,要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对象作为“工具”,达到陶冶和培养之目的。同时,美育的规律也基本上是对美的欣赏的规律。美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用美的对象来教育人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和感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感知美、感悟美的过程,也就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所以,熏染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美育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呈现方式是明确学习目标、展开探究活动、整合学习方式、实施正确指导和展示学习成果,每一个环节也可以是实施美育教育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这些环节中一般都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独立发现和合作商讨,借助语文活动实践的手段,有意识地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活主体的观察力、判断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并能超越个人实际的物质功利欲求,潜移默化的上升到较高精神层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发现真、善、美,就能获得愉悦感、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耻辱感等主观体验和感受,并逐渐养成识别美丑、善恶的习惯,从而热心追求美的事物,树立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渗透美育熏染?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语文实践的机会,选择好活动的主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多设计让学生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环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始终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之中。这样,既完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又对学习进行了美育熏染,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根据学校班级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美育教育“捆绑”在一起,注重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拟订好教学计划,并付诸教学实践,做到两者兼顾,避免单一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注重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针对性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美育熏染,实际上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美育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能否生成,生成的成效怎样,都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效果就好,反之就差。只有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地渗透美育内容,更加注重美育熏染的功能,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光明,教师,现居湖北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