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职校作文教学方法谈

作者:刘清明




  作文在职高生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写好作文的潜力又很大,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如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作文呢?
  第一、教师要当写作的先行者。教师又名先生,先生的本义除比学生的年龄大、经历广外、并在学问方面比学生行;同理,要指导好学生的作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写作功底,才有能力高质量地批改与引导学生的习作;而深厚的写作功底来源于坚持不懈地阅读文学作品和对写作的嗜好。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必定是一位写作高手;他在各级杂志上不间断地发表的各类文,必然会形成学生对他教授课文的信任感,他的写作能力必然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他们写作赶超的目标,从而他们的“下水作文”自然容易点燃学生写作的欲火。
  第二、帮助消除学生的写作障碍。这种障碍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字障碍,引导他们疏通、处理好方言文字与普通文字的关系。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写作障碍:要消除他们中考带来的自卑心理;正确评定各种风格的作文价值;学生的个性各异,作文风格也不同;或以文字胜,或以文笔胜;或以论理胜,或以写景胜,或以抒情胜;或以短句简明胜;或以长语迂回胜;或以锋矛毕露胜;或以内蕴丰富胜。一篇学生的作文,不可能一无是处,为师者要全方位察看它们的习作,忌打印象分,使之避短扬长,给于鼓励,从而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第三、通过各种手法煽起职高生的创作欲火。可采用不定题作文法,也可采用富有弹性的作文命题法:如《尝试》一题,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可写成功的事,也可写失败的事。作文修改可采用学生互改法,也可在学生改后教师重改;也可把作文批改分作几项标准,然后按这几项标准所得的分数累计分,可组织学生参加杂志征文大赛,也可组织学生办班刊、校刊。可翻印学生的习作给他们欣赏或修改。总之,调动一切切实有效的手段,煽起学生的创作欲火,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嗜好,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在浓厚的创作氛围中得到提高。
  第四、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典型,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典型的事物。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生长在和平环境,没有机会阅历惊天动地的典型事件,觉得提笔无典型题材可写,其实不然;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关键在于作者能用敏锐的眼光去看透似乎是平淡无奇的事物背后所蕴含的实质问题。著名作家林斤澜在文革期间从北京到老家温州探亲,从“民主”号轮船上刚下码头,便有几个带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围上来卖冰棒。他从这一现象中透视出“读书无用”论对社会的毒害之深和少年儿童失学的严重性。同样是这一小事件,恐怕学生难免会把它看作是当时温州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精神的发扬。所以,教师要在绵延不断的平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指导学生发现典型事物,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剖析它,这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力度的关键所在。
  第五、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职高生作文的又一弊病是文字肤浅,缺乏一种我国文学所特有的人文意蕴,这与他们的课外阅读有关。经调查,本人惊诧地发现本校学生绝大多数未曾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的甚至连其中一部都没有看过。其原因,一方面是沉重的应考课程占去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一方面是他们的课外书的重点在于台湾的武侠、言情小说,琼瑶、金庸是他们的崇拜的对象。在这里,本人无意于对当代消闲文学作出评判,且用台湾当代一位文学怪杰的话,对台湾文学作一点评论:“台湾文学的根在大陆。要问台湾文学的现状怎样?台湾无文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台湾近一百多年来受到多种外来文学的侵蚀,使它固有的文学根基受到严重的动摇。如果硬说台湾有文学的话,那只能称作暴发户文学。”我们不须把这位怪杰的话评定为真言,我们却有责任开导一些学生从长篇累牍的消闲文学的沼泽中摆脱出来,把精力放到专业知识的范畴中去,并在一些中外名著的涵濡下,增长自己写作的细胞。
  《左传》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而文章是人的心灵表白。为师者要把树人和引导写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帮助夯实学子们的写作根基,然后才能使他们为文而文质彬彬,为行而任重道远。
  刘清明,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