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认识

作者:王学玉




  大多数的父母知道:3岁之前的孩子,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处于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敏感期,父母给的刺激越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越广泛。所以父母应该在这个时期抓紧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培养,采取的内容和手段略为提前一点就好,千万不要拔苗助长,片面强调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他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健康,反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现就现实中存在的现象略作举例剖析。
  
  一、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例一:3岁的小鹏翔每天的“工作”清单是:画两幅画;写出l-2个数字;读完妈妈新买的故事书《小熊的一天》,回来要讲给妈妈听;还要背出英语单词5个。每天,小鹏翔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的小姐弟在院子里开心地骑脚踏车,而他就只能面对着一大堆“工作”发呆,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玩,妈妈的话如圣旨一般。
  小鹏翔妈妈的这种做法,体现三方面:第一,只重视书本型。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只向孩子传授书本知识,没有其他教育。第二,背诵过量型。让孩子背几十首甚至几百首唐诗,只是为了能在客人面前炫一把。第三,作业繁重型。认为玩乐不过是浪费时间,每天给孩子布置的学习任务几乎霸占了孩子所有的玩乐时间。
  小鹏翔妈妈这样做的危害是:单调的知识灌输会过早将不易掌握的知识强加于孩子,从而引起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不成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久之,孩子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样的结果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应该这样:选择大人和孩子都能轻松自由的环境进行教育。比如在公园里散步,大人可以教孩子多认识植物;在动物园等地参观,可以让孩子见识大自然多种不同的动物;在商场里买东西,可以教孩子识别不同的商品以及了解各种商品的特性;在科技馆或展览馆里,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多种多样的科学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岁以下的孩子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不要勉强孩子,到孩子注意力分散时,就让孩子停止学习,以免产生厌倦心理。
  
  二、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例二:4岁的涵阳已经可以画出10多种图形了,而且还会用水彩和油墨画画,幼儿园的教师都夸他聪明呢!可一到了妈妈那里就不行了。其实也难怪,妈妈对他要求高,每次都要求他画一些高难度的画,还不能出错。真难为他了,才小班的孩子,又不是大人,哪能次次都不出错呢?
  小涵阳的妈妈这样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断进取型。对孩子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永远不满足孩子的现状,忽视孩子的进步。第二,严格标准型。对孩子要求严格,并且按照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不允许孩子犯错。
  小涵阳的妈妈这样做的危害性是: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学习前进的信心。
  父母应该这样做:以游戏的方式来关注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父母可以做一张大表格,当孩子有明显进步时,为了表示奖励,让孩子自己在表格上粘一朵小红花;当孩子表现一般时,可以让孩子粘一朵小黄花;当孩子有了退步倾向时,就只有让孩子粘一朵小绿花了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学会区分自己不同的学习表现,从而慢慢地学会对自己为断激励和不断要求,在具体学习上,尽时少用“第一”和“最后”等词语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成绩。
  
  三、对孩子兴趣培养过早定向
  
  例三:自从两岁的玲玲对隔壁雨露家的钢琴表现出一点好感后,爸爸回家就开始忙活开了。先是打电话咨询钢琴学校幼儿班的情况,又是在网上了解二手钢琴的价格,想尽办法为孩子学习买钢琴。
  玲玲的爸爸这种行为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一往情深型。对孩子具有某个方面的天赋深信不疑,义无反顾地让孩子参加所有的专业训练和培训,对于孩子另外方面的能力或表现视而不见,只让孩子往这个方面努力。第二,遍地开花型。认为孩子非常有可塑性,只要是孩子稍微有一点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游泳、舞蹈等,马上就展开定向培养。等孩子的兴趣转向其他方面时,又马上调整方向,进行另外的的兴趣能力培养。
  这样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事实上过早地定向培养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培养。
  作为父母应该这样的:可以全面培养孩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多带孩子去看一些专业的画展,音乐会,歌剧,舞剧等,不要求他刻意地理解,只是让他学会欣赏,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孩子感觉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高雅的,什么是动听的。在发展孩子的特长上,可以辅助一些教材或训练,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学习。
  刚开始不要对孩子的某种兴趣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用平淡的语气与之交流。如果他真的有兴趣,慢慢地你自然会感受到,如果他只是新造茅坑三日香,那你也省得费心了。
  
  四、过早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例四:星期六的早上八点钟了,晓田在睡懒觉,妈妈生气地一把把他从床上揪了下来。“还不起床,书法课就快开始了。”晓田只得起床去洗脸刷牙,然后随妈妈去少年宫上书法课。上完书法课后又是写作课,一上就是两小时,一直上到中午12点才下课。妈妈给晓田送来了午餐,“快点吃,一点半就该上英语兴趣班了。”下午两点半,可怜的晓田终于在英语老师讲的甜美英语故事中睡着了。可他还不能休息,下午三点,还有一堂绘画课在等着他呢!
  晓田妈妈这样给晓田安排学习体现两个方面:第一,高强度训练型。把孩子当成不用休息的机器人,参加很多的专业训练班,让孩子没有休息和玩耍时间。第二,跟风训练型。不管孩子有无兴趣,看别的孩子都去某某专业训练班,就跟风而去,让孩子在被动中接受专业训练。
  这样做的危害是挤走了孩子应有的玩耍时间,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训练还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包袱,孩子不仅学不到东西,使学习兴趣丧失怠尽,而且心理、性格还受到扭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最要紧的是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休息、饮食、玩耍。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打好身体基础的重要时期,千万不要白白地牺牲孩子的正常时间,以致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如果孩子真有某方面特别出众,自己也特别想学。大人可以创造出一些合理的条件培养孩子的特长,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高,学习效率也最好。但如果孩子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那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也会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让孩子参加训练也应该适时适量,不应超负荷地高强度训练。6岁以前的孩子,参加1-2种兴趣也就够了。
  王学玉,教师,现居河南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