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析《于园》山水之奇

作者:周小辉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于园更显如此。“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让园主在较为有限的空间之中,以人工创造出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境地。山石在园里的装点处处可见。清王士禛在《瓜州于园二首》诗中写道:“于家园子俯江滨,巧石回廊结构新。”无石不成园,无巧石不成于园。
  
  一、于园奇在巧石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园子的奇特之处在于巧石——“磊石”。“磊石”奇在哪里呢?一是“实奇”。这里用石块垒成两丈高的石坡,上植松,沿坡栽花草,密密匝匝,不留空隙,人不能够上去,不像一般假山,玲珑剔透,这里奇在“实”上。一是“空奇”。这里的“奇峰绝壑”堆砌在后面厅堂旁的大池塘里,池水在“奇峰绝壑”四周,人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一片空蒙,水面的荷花如在空中。这种构思别出心裁,假山四周是水,上面是天空,水面的荷花更衬托假山之空之奇。一是“幽阴深邃奇”。卧房栏杆外,有一盘旋而下的沟壑,形状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奇特在幽暗深远。奇在主人的精心构思。
  
  二、于园奇在想象
  
  张岱追求空灵,这在上面已有所体现。他的作品挥洒自如,兴会淋漓,多神来之笔,十分传神,极具表现力。《于园》篇幅虽短,却有多处奇特的想象:后厅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荷花,由下往上看,蓝天、碧水、红荷、奇峰,组合一种空灵的意境。人不可能走在水面之下,抬头仰望。之所以有这样的奇景,正因为作者奇特的想象。而卧房后的沟壑,状如螺蛳,盘旋而下,很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文章想象之奇更体现在把磊石堆积假山的形成比作“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这里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些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而假山是依据自然之山石而创作的。它“胎于石”,有了自然之山石为蓝图还不行,还要“磊石者”一双巧手才能使它成为现实。所以说“娠于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还不行,还要有主人的精心构思,主人精心构思了,假山就诞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样。这种假山或雄伟,或秀丽。用怀胎、孕育、生孩子作比方,使用极其通俗的市并语言,但它极形象地写出建筑假山的几个步骤。
  
  三、究“奇”之因
  
  于园之所以能引人神往,能达到“奇”效,文章开篇就有交待:“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正因为主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闲情雅趣,才能构思出巧石之奇,而没有磊石之手也不能表现出于园的奇。而从“不是有名望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迎客的。”可见里面不是一般的奇特,非普通人轻易就能见得的。而张岱却以文字的形式带我们入内神游一番,让我们见识了于园的“奇”。让我们见识了张岱文笔之“奇”。张岱之所以能写出“奇园”、“奇文”,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张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于园林。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无论山水,还是园林,张岱崇尚清幽、淡远、自然、真朴。这种审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他认为“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并为当初“鹿鹿风尘”,未能应召赴隐而“至今犹有遗恨。”在《陶庵梦忆·范长白》中,他认为“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学问。但桃则溪之,梅则屿之,竹则林之,尽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篱下也”。一亭一榭,一丘一壑,布置命名,既要体现主人的儒雅学问,又要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意趣情韵。这正是张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学品位,也是他品诗论文的标准。
  周小辉,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