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作者:陈礼兰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这都告诉我们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课外阅读显得犹为重要。那么,如何让课外阅读更精彩呢?
  
  一、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从事任何事情的动力。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课外知识。
  1、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对故事情有独钟,加之好奇心强、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会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来设置悬念。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愤怒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身临其境,期待结局大白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他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想知道结局如何吗?请大家赶快去读吧,可别忘了告诉老师结果如何!借着学生这股热情我还不忘向他们推荐一些书如《上下五千年》、《八十天环游世界》等,告诉他们,想知道更精彩的故事就要自己去读。这样让他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真可谓水到渠成。
  2、交流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我每星期都回拿出一到两节课来进行交流读书的感受,让一些悟性较高的孩子来谈谈他们的读书体会,这样让其他孩子在羡慕的眼神中激发更强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还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讲究方法,有效阅读。
  
  “读书法,有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兴趣虽然是我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果。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
  1、细读法。教师指导学生细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潜心读书的好习惯。
  2、浏览法。利用浏览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浏览法。
   3、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句万花筒”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价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疑点以及收获。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效。
  
   三、养成习惯,坚持阅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没有有力督促,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课外阅读引向更高层次,我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交流、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和一定的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播种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就会收获一个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增长知识。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
  陈礼兰,教师,现居江苏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