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语法切入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

作者:郑承猛




  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并能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也就是说能将文章读懂读通。只有对文章读懂读通了,才有可能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对要点进行归纳,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词句的理解既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也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
  提升文言文词句理解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如词语替代法、语境推断法、标志识别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你运用以上方法都仍然“苦思冥想无法选”时,我们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也许能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我们知道,文言实词及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是由该词在句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决定的。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及文言翻译题也同样适用。
  就文言文中较为普通的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而言,语法切入法可以帮我们准确地对实词的意义进行定位。“女为悦己者容”一句中的“容”字本身有多种义项,在此句中“女”是主语,“为悦己者”是状语,“容”处于谓语位置,必须译为谓词性,因而翻译为“动词,打扮”。“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一句中“质”字,本义是人质,但在此句中受后置状语“于齐”修饰,作谓语,因而译为“动词,作人质”。“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句中,“函”本义为“木匣子”,此处带宾语“首”,应译为“动词,用木匣子装”。词类活用现象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及名词作状语是学生较准把握的知识点,引用语法切入法可以化繁为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动词的使动用法而言,文言文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文中则带了宾语,必须译为使动,“使宾语怎样”。“项伯杀人,臣活之”一句中的“活”,本义为不及物动词“活命”,此句中带了宾语“之”(代,项伯),因而译为“使……活命”。“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一句中的“来”本义为不及物动词“到来”,以处带了宾语“之”,因而译为“使……来”。就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而言,形容词、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文中则带了宾语,应相应地译为意动,“以为宾语怎样”。“渔人甚异之”一句中,“异”本义为形容词“奇异”,此处带了宾语“之”,因而译为意动用法“以……为奇异。”“吾从而师之”一句中的“师”本义为“名词,老师”,此处带了宾语“之”,应译为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的一个难点,但名词作状语有其特定的语法环境,作状语的名词必须用在谓语之前,且不能作主语。把握好这一语法环境,就可以较容易地对名词作状语进行判定了。“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一句中“翼”字用在动词谓语“蔽”的前面,但不能作主语,因为“翼”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动作的发出者是“项伯”,因而此处的“翼”只能解释为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一句中“兄”用在谓语“事”前面,但不是动作“事”的发出者,不作主语,主语应为“吾”,此处的“兄”只能解释为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东割膏腴之地”一句中的方位名词“东”用在谓语“割”之前,很显然“东”不可能发出“割”的动作,“东”不作主语,主语应为省略了的“秦”,此处的“东”只能是名词作状语的“向东”。
  运用语法切入法对准确定位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学生较为疑惑的用法,其实,这种用法的语法解释是“之”必须是用在主谓之间,主谓结构之间用了“之”后,就失去了单独成句的资格,只能以主谓短语的身份充当句中相应的成分。“即患秦兵之来”一句中“之”用在主谓结构“秦兵来”之间,但“秦兵来”之间用了“之”之后,就不能独立成句,只能以主谓短语的身份作“患”(担忧)的宾语,这个“之”就符合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语法环境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句中“人之立志”的“之”字用在主谓结构“人立志”之间,取消了“人之立志”单独成句的资格,使其以主谓短语的身份作“如”(比得上)的主语,因而这个“之”也只能解释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虚词“而”有一种用法是“连词,表修饰”,这种用法学生也较为疑惑,就语法关系而言,“而”作连词,表修饰时应用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连接状语修饰成分和谓语中心词。“徐而察之”一句中“徐”修饰“察”,构成状语修饰谓语的关系,“而”表修饰。文言虚词“何”有时作代词有时作副词,学生较难区分,运用语法切入法较易解决此问题,作代词时一般用在宾语位置,或充当介宾结构的宾词。“大王来何操”一句中“何”作前置宾语,应译为代词。“豫州今欲何至?”一句中,“何”作“至”的前置宾语,应译为代词。“何”作副词时一般用在状语位置,“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何”用在状语位置,应解释为“副词,怎么”,“至于誓无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一句中“何”处于状语位置,应解释为“副词,多么”。
  语法切入法在文言翻译中也有其独到的功用,文言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即准确、通顺、文雅,其中“信”和“达”是基本要求,要做到这点,必须对文言句中的每个词准确定位。而文言句中一两个关键词,尤其是少数生僻词或用法特殊的词,对文言文翻译的准确、通达形成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句中能进行意义准确定位的实词和虚词为基础,运用语法切入法,定位句中模糊的、未知的词,明确其语法功能,推断其意义和用法,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大大提高文言翻译的准确性。文言文翻译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语法意识,语序该调整的没调整,省略成分该补充的没有补充,个别实词和虚词不能根据句中语法环境进行意义和用法的准确定位。掌握语法切入法,树立语法意识,就能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语法切入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掌握这一方法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郑承猛,教师,现居湖北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