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几条途径

作者:王慧丽




  课程资源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从课程资源和时代发展看,笔者认为,语文教科书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之一,语文教师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科书的同时,应着力开发利用语文教科书以外的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除语文教科书以外,还有哪些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开发呢?
  
  一、开发利用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课程的开发利用方面,学生是一个可开发的资源宝库。学生的作文可作为课程资源利用。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写出十几篇作文,在几百篇学生习作里,不乏有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拿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使用,其作用与效果不亚于语文教科书中的名家名篇。近几年,我经常拿学生作文当教材,师生共同设计一个个探究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开发利用自然景观中的课程资源
  
  大自然是一部学之不尽取之不完的巨著,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上学期,我们学完了《与朱元思书》后,我便激发学生:“富阳山水,天下独绝,我们郧县山水也如诗如画,如果我们走出教室,睁大发现美的眼睛,认真观察,用心体味,会发现,郧县山水佳富阳,让我们用文章告诉世人吧!”课后我带领同学们到了汉江大桥下,指导学生观察郧县汉水景观,之后,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激情飞扬的观察日记。如石迈同学的《汉水情韵》一文,其中这样写道:“在李先念主席亲自提名的郧阳汉江大桥下,汉江顺流而下,右岸花岗石,似斧凿刀削般险峻挺拔;左岸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之下,……”其文结尾这样写道:“感受千古汉江文化,体验水上惊险刺激,欣赏沿途秀美风光,汉水旅游带给你的是意外的惊喜和无尽的享受。”读完此文,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这种自然景观中的课程资源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科书难以实现的。
  
  三、开发利用人文景观中的课程资源
  
  郧县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依山傍水的小山城,有许多人文景观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李先念主席题名的郧县汉江公路大桥,闻名遐迩的郧阳烈士陵园等。清明节里,我便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然后师生共同写作,或写散文随笔,谈古论今,抒情达意;或写说明文,介绍郧阳烈士陵园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和建园意义。学生们对这样的语文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的作文也写得生动感人。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受到了教育。
  
  四、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是把社会生活还原、扩展、提升、体验的过程,因此,我把一切的生活都当作语文。于是,利用季节的变化,我引领学生去感受自然美:冬天我让学生们放下课本去雪地里去感受冬日的晶莹;初春,我和他们一起去田野倾听春天的脚步,寻找春天的影像……利用地方资源,我带领学生去感受社会风情:柳陂镇的绿色田野,菜园村的蔬菜大棚,市场上的奇花异果……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丰富的素材。
  
  五、开发利用现代网络中的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课程资源得到了广泛交流与共享,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突破了传统课程和狭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形象、生动、逼真的场景,使得课文由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教师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语文的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不是不要教科书,教科书的特殊性和严肃性不可否认,教科书是特别重要课程资源,其地位不可取代,我们要在用好教科书这一特殊重要资源的同时,加强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慧丽,教师,现居湖北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