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的自我尝试

作者:徐小平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意识到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的重要性。高一学生刚从初三上来,初三时很多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因此上好高中第一课就显得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一定要精心准备,争取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且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高中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意识到这一点,今年我就在上高中语文第一课时做了一种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我介绍展风采
  
  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个好的开场白至少可俘获一半学生的心,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个性为人,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并且可让学生从老师的自我介绍里,感受老师的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从而从心里喜欢上老师。
  我着重向学生们介绍了我的名字和爱好。我说:我跟课本《再别康桥》的诗人同姓,也因此沾染些他的文气,喜欢舞文弄诗;并且还很荣幸地跟咱们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同名,但没有他老人家这么大的贡献,但我也很想在我这个“小小”而“平平”的位置上作出点不小也不平的贡献,当然,这个贡献的作出是非常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配合的。我跟有些同学一样,很喜欢上网,但我在网上总是尝试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建立博客,逼自己练笔并且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你们如果有写的好的文章,我将会把它们选入我的博客,让它们在网上传播……,一番自我介绍下来,学生们都笑了,并热烈鼓掌,从他们闪亮的眼神中,我读出一种喜欢。尤令我感动的是,接下了的几节课前他们居然齐声朗诵《再别康桥》来迎接我。
  
  二、大话语文解真谛
  
  高一学生这个时候多半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熟或不成熟的,再加上受周围“轻文”环境的影响,对语文多半会抱有一种偏见,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没影响。这对语文教学是一种很不利的思想。很有必须在开课时就大力地实行纠偏教育,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为此,我跟他们谈了这样几点,梗概如下:1.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2.语文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3.语文永远是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4.语文是精神的栖息地、心灵的守护神。5.热爱语文的人才能更好的热爱生活,懂得语文奥妙的人才能诗意地生活。
  一席“大话”下来,学生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喟叹,觉得语文原来是这样,原来还可这样!这可是他们原来那双急功近利的眼睛所没能看出的,也无法看出的一些美丽!
  
  三、阅读《说明》观全局
  
  课本上的《说明》是对一学期乃至高中三年所有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一个说明,起着高屋建瓴,统览全局的作用。但很多教师都比较忽视它,要么不管,要么就让学生自己看一看。我以前就是这么做的。但在有一次用心读过《说明》之后,觉得它真的很好,如果能认真加以利用,善莫大焉。今年的第一课上,我就认真地指导学生学习了《说明》,不清楚的地方还跟他们耐心地讲解。学过之后,他们都觉得很有帮助,因为这让他们不仅知道了高中语文三年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一些内容和要求,知道了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有为处和无为处,树立了全局观念,增强了能动意识。而且明白了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任何一个环节包括每一节课都是不能忽视的。有了这种观念,还需要担心学生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吗?他们再也不会认为语文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没影响了。因为高中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如果不认真学习,就会不一样,就会有影响!
  
  四、讲述故事传真经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上来,还带有一些孩子气,如果跟他们正儿八经的讲学习的道理,他们未必爱听,弄不好还会跟他们留下了一个严肃古板的印象,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的交流。再加上在高中几年里,我也积累了一些蕴涵深刻而且富有情趣的故事,此刻向他们娓娓道来,既可传授学习的真经,还可一下拉近同他们的距离,何乐而不为?我就向他们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
  
  故事一 习惯演绎人生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故事二 迎难才可向上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故事三 自信才可自强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这才是成功的秘诀)
  
  故事四 自己才可救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
  讲完后,学生们都很高兴,纷纷畅谈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表示今后一定要以良好的习惯,充分的自信,自力更生的作法,持之以恒的精神来面对高中语文的挑战,切切实实做好语文中人。
  
  五、如数家珍授方法
  
  最后我还根据自己多年高中语文的教学经验,把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归结成一组数字传授给学生,不仅明白好记,而且操作性强.那就是:一书、两典、三本、四习惯。
  “一书”就是每人准备一本好书,或者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或者是美文集,比如《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或者是订一份杂志,比如《读者》、《读写天地》、《美文》等等。既可供自己平时精读,又可互相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两典”就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常备武器,要经常利用。
  “三本”就是准备好三个笔记本:周记本、摘抄本、改错本。三本的用意都在积累。
  “四习惯”具体说来就是:
  ①每天用改错本积累并记熟四个“两”:两个容易读错的音,两个容易写错的字,两个容易用错的熟语,两个常见的名言名句。
  ②每次课前五分钟赏析并记诵一首古诗词。
  ③每周一篇随笔,可以是生活随感,可以是思想碎片,可以是读书札记,可以是课文仿写。目的是让学生保持一种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状态,保持一种提笔即可为文的状态。
  ④每周两节课的阅读课,阅读课上要求及时做好读书笔记,迅速写出读后感,并当堂课交流。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话的确不假。经过这一次和学生们大“侃”神“聊”的尝试,学生们既感受到了我为人的特点,教书的风格,无形之中就达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而且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和作用,知道了语文学习的方法,这对于他们以后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似“误工”的一节课,却深得“磨刀”之道。
  课后就有学生对我说:“我们还从来没上过这样的第一课,什么时候您再给我们上第二节课呀?”一次尝试能带来如此效果,值了。
  徐小平,教师,现居湖北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