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爱如阳光

作者:代小艳




  “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好像池塘里没有水。”的确如此,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说来,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比较难。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三大矛盾:有自尊和自尊心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好胜和得不到取胜机会的矛盾;上进心和知难而退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给后进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他们,让他们的心中体味到爱的召唤、爱的温暖。
  每个人都有自己强烈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后进生而言,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某种伤害时,往往会形成异常的心理畸形:如消极沉闷,不听管教,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等等。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要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他们倾注自己的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用自己的爱心去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之间架起那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上有个男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不爱说话,不和同学进行交流,从对他的几次谈话中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他,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学习上有困难也不向人请教。针对他的思想,我主动和他交了朋友,对他讲了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使他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识地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使他真正感受到了“老师关心帮助我,老师爱我”,这样他对老师从“戒心”到“贴心”,从“疏远”到“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后进生更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回答”、“板演”、“做题”等单向性的学习外,还必须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使他们在一系列的参与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情绪力量,当他们运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成功时,内心会萌发一种快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激发儿童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教师要看准有利时机,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让他们获得成功,以此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我在教学中,认为一些问题后进生能回答好,就尽量让他们先回答,说不完整的我再加以点拨。总之,在后进生“说一些”的基础上,我再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从而使他们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困素,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地爱,真正的爱,因此对后进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实现转化的前提,这样要引导他们制定个人的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比如:有意识地让他们为老师提黑板,拿书本,替学生发作业本,捡一捡卫生区的碎纸屑等,这样逐步锻炼他们,使他们感爱到他们是老师心中的一份子,是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就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有了处处为集体着想的念头,使他们融进了温暖的大家庭。
  作为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善待后进生,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歧视,那么他们必将会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最终使他们变得也很优秀。请让我们把爱的阳光洒向后进生,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吧!
  代小艳,教师,现居河北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