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论文本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作者:魏文娟




  阅读兴趣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文章、文学)的内容、形式等进行积极探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本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本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笔者以为它至少包括激发阅读的兴趣和培养阅读的兴趣两个方面。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从产生乐趣、形成情趣、发展理趣等三个方面入手:
  
  (一)产生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乐趣,既有乐又有趣。乐,就是快乐,特别的高兴、快乐;趣,就是趣味,兴味,活泼有趣。阅读乐趣是由爱好所产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兴趣,它是阅读兴趣产生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有位语文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有一次被邀请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地问:“您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式样好吗?质料好吗?您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小姐又说:“您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式样,什么质料的衣服好?”安徒生的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人大笑不止。这位教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儿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能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教学情境,自然连贯,由此学生的阅读乐趣油然而生。学生阅读兴趣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紧密相连,它常会推动学生深入钻研,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在浓厚的阅读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喜悦感,促使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
  
  (二)形成情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情趣,既有情又有趣。情,就是感情,深沉浓厚的感情;趣,就是趣味,乐趣,饶有风趣或妙趣横生。阅读情趣是阅读需要所演化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兴趣,它是阅读兴趣发展的关键。魔幻神奇的作品《西游记》滑稽可笑,轻松幽默,故事精彩。作品除了孙悟空,猪八戒外,其他动植物,妖魔鬼怪,也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神话形象,让读者阅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如《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郭老的一首散文诗,全诗浮想联翩,热情洋溢。有位老师教的时候,先惟妙惟肖地讲了诗中引用的神话典故,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使他们感到很有味道。然后从大桥的今昔对比,讲到新旧社会两种制度的不同;从大桥的迅速建成,颂扬了千百万群众的战天精神;又借助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著名诗句,举一反三,对这座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大桥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学生如临大桥,印象十分深刻,学生情趣得以激发。
  
  (三)发展理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理趣,既有理又有趣。理,就是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趣,就是志趣,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阅读理趣是由需要所产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兴趣,它是阅读兴趣形成的归宿。如汉高祖刘邦,出身农民家庭,原是个文盲。即位后,刘邦吸取了高汤王、周武王文武并用长治久安,秦王朝严刑酷法,以致亡国的教训。他以理性的头脑,认识到读书的益处,于是在五十岁开始阅读大量的文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学中,有位特级教师在教《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她先让同学自学课文,看看小张衡是怎样观察星空、数星星,是怎样成为天文学家的;然后,通过电化教具,把学生带进绚丽夺目,变化莫测的星海,星云之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此时,再结合课文,讲解小张衡是怎样通过观察,琢磨到星星的运行规律的,并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星星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肉眼看见的,只三千多颗,还有很多的离我们太远,并没有发光,因此,没有被我们发现。那么,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没有被我们发现?这都是科学秘密,希望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探索。”正由于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文章获取知识。阅读理趣理智性强,稳定性持久,教学中的阅读理趣可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敢于质疑,获得求知、求新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明确目标、创设情境、选择读物等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培养阅读的兴趣。
  明确目标,培养读者广泛的阅读兴趣。读者不能盲目、漫无边际的阅读,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把阅读与崇高的远大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并深入到知识的内部去探索与挖掘,这样阅读兴趣就被激发起来。爱因斯坦上工业大学时,为了使自己能更多的了解神秘的自然科学,了解人类世界的主要进程,使自己做到客观而不受既定思想的限制。他努力通过哲学和科学两个方面来研究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且广泛阅读大量课外书籍。其中涉及的作者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休漠、笛卡儿、斯宾诺莎、康德、牛顿、拉普拉斯、麦克斯韦、塞尔霍夫和赫兹等,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名人。美国教育家阿思海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旦目标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内心将是没有止境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带给人坚定和执著,阅读兴趣得以广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创设情境,培养读者广泛的阅读兴趣。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能拘于一隅,单方面的阅读,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广泛的去阅读。恩格斯曾在洛伊波德公司工作,每天都要抄写和处理各种文字的票据和商务文书,经常接触到欧美各国的商人、店员和水手,他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阅读报刊杂志和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他精通德、英、法和意大利等欧洲的主要语言,对西班牙文、丹麦文、荷兰文、俄文、爱兰文、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波斯文、罗马尼亚文、保加利亚文、波兰文和捷克文以及拉丁文和希腊文也能听说和阅读,甚至用于写作。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疑点或者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位老师在教《赤壁之战》讲述黄盖诈降一段时,有同学对课文内容提出了疑问:“曹操怎能仅凭黄盖的一封诈降信就轻信他呢?”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曹操骄傲自负,势力强大,以为黄盖投降是在情理之中的。”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我看过《三国演义》。”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教师没有让他们统一认识,而是让他们找有关的资料查阅,甚至可以都读读原著,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通过创设情境,带给人机会和自信,阅读兴趣得以广泛的发展。
  
  (三)选择读物,培养阅读的兴趣。
  选择读物,培养读者广泛的阅读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选择不同的读物,要从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出发。读者的阅读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杂志刊物上,要选优秀文章进行阅读。明白其中阐述的道理规律,有了体会感受从而使阅读兴趣更加浓厚。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说到: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黛玉道:“……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现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依黛玉所言而行。不多久,果真写出了“新巧有意趣”的好诗来。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读取优秀文章,更全面更广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选择读物,带给人欢欣和喜悦,阅读兴趣得以广泛的发展。
  ……
  综上所述,阅读兴趣的乐趣、情趣、理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态度。对学习而言,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下,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敏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为培养文本(文章、文学)阅读的兴趣,明确目标、创设情境、选择读物等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阅读兴趣产生的基础是阅读乐趣、阅读兴趣形成的关键是阅读情趣、阅读兴趣发展的归宿是阅读理趣。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紧密相联的,相辅相承的,层层递进的,不可分割的。
  魏文娟,女,湖北潜江渔洋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