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后赤壁赋》的深层意蕴

作者:薛金英




  《后赤壁赋》做于作者人生落寞时期——被贬黄州时。纵观历代有成就的作家,挫折似乎是绝好的阶梯。屈原如此,李白如此,李清照亦如此。一综“乌台诗案”,差点儿没将苏轼置于死地(苏轼亦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为证)。从生死场走过来的他,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我们真得感谢他有这段经历,因为《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产生于此时,这些名篇穿越时空隧道,依然熠熠生辉,真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
  领会了《后赤壁赋》的深刻内涵,就走进了苏子的精神世界。
  第一、感受苏轼的孤独。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苏轼的这个时期的作品,格调不高,自然是蒙上了他的感情色彩,《后赤壁赋》也不例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白风清”的画面,岂能是“何时忘却营营”的飞黄腾达之士吟咏的出的?苏子,这一政治舞台上遭人倾轧,但心地坦荡的儒雅文人,只能摄景取物,融入文中,让读者去细细品位其孤独悲凉的感情。深更半夜“履巉岩”、“披蒙茸”、“登虬龙”、“攀栖鹘”,更让人为他捏一把汗。至于令“草木震动”、“风起云涌”的“划然长啸”则是令人毛骨悚然,汗不敢出了。这样的奇绝异景让人恐惧之余,真真悄然而悲!悲的是寂寥无声的深夜里,苏轼孤单无依,前途难料;悲的是满腹经纶、受百姓爱戴(当地方官时)的才子,竟被搁置一边,报国无门!
  第二、理解“孤鹤”形象。
  《后赤壁赋》中有一穿着黑裙白衣的孤鹤,犹如幽灵一般,横江而来。这形象乍见吓人,实则被作者赋予深意。在《卜算子》中,亦有一“幽人”,那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只落得“寂寞沙洲冷”的“孤鸿”!“孤鹤”也好,“孤鸿”也罢,怎么看怎么像诗人自己!苏子,这一卓异于世的才子,其遭遇即便在文人中也实属罕见。苏子,你是一只孤鹤,虽无处安身,但你依旧保持高洁的品格;你是一只孤鸿,独自飞翔在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颖州的大地上,你用自身的贬谪给百姓带来升腾的希望。
  苏轼,你的遭遇不止如此,哲宗亲政后,一些贼臣对元祐旧臣大肆报复,因此,你在劫难逃。这次,你被连贬三级,年逾花甲,来至荒僻异常的海南琼州,你痛彻心扉!你在各党派的夹缝中生存,各党派都将才高八斗、光芒四射的你看作攻击的对象。遭受官僚排挤、不被京城所容是你耿直性格所致。你是孤鹤,是孤鸿,但你更是暴风雨中拼搏进取的海燕啊!
  第三、体味苏轼超脱的境界。
  《后赤壁赋》中,作者梦一道士。此道士身著羽衣,飘飘而至,恍若神仙。这种超脱的境界是他梦寐以求的。我们知道,苏轼不仅具有儒家思想,还渐染佛老学说,因而既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又有“处涸辙而犹欢”的超脱胸怀。此段描写意境空灵,引人遐思。神仙境界是受挫的文人墨客的精神避难所,境界愈妙,愈是昭示文人命运多舛。他处顺境并不流于逸乐,处逆境也不走入颓废。“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苏子很会解放自己,每至贬所,积极为百姓做事,同时也转移了内心的不快。到杭州,清理湖水的淤塞,筑成长堤,杭人名之“苏公堤”,既造福一方,又美化环境;在徐州,为治理黄河,“庐于堤上,经其家门而不入”。他离职时,老百姓牵其衣恸哭不止。这会让身处厄境的苏轼心灵上有巨大的安慰吧!
  苏子绝不只用这种办法解脱自己。他是真正的智者,是真正彻悟之人。他出入儒、释、道这三种境界之间,翻飞自如,该积极入世则积极入世,世道不容,遭贬之后,还能做到随遇而安。当读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不仅不让人为其悲,倒为他能寻求别样生活而暗自心慰;而“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词句,真真让人折服!你看他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仕途蹭蹬也好,世道险恶也罢,统统不去计较,生就一副忠肝义胆,哪管世人诽谤!他甚至将世事看得如此平淡,人生既没有暴风骤雨,也没有艳阳高照,不论恩宠还是构陷,都能以平常心待之。这是真正的大超脱!如此大的气魄谁有?
  苏子,千百年过去了,我们依旧景仰你,为你的佳作,为你的人格……
  薛金英,教师,现居河北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