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写作教学随想

作者:杨奕蓉




  近几年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不愿意作文且作文质量已不如以前了,尽管也有一些质量高的作文,但毕竟只是少数,大多学生是迫不得已而作。那么学生作文的弊病都有哪些呢?
  归纳起来,作文的主要的弊病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基本功不强,作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句和错别字,更甚者有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全文晦涩难懂。
  2、作文取材眼界过于狭窄,看不见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关注社会自然不够,个人与社会自然严重脱节。
  3、有部分学生注重文章语句的华丽,动不动就喜欢引经据典,堆砌诗文,却对其诗意文意不了解,甚至张冠李戴、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4、写作偏重于技巧,而忽略文章内容,题材好虚构,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
  5、思维呆滞,缺乏想像力。
  以上五点是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最常见,最易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弊病?
  1、从小学到初中所谓的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能说会道却写了一手的错别字。
  2、不得不面对高考,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与社会自然接触,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被剥夺,更不用说看电视了,自然眼界变得狭小起来。
  3、考场作文技巧的传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各大中小书店的柜台上不难发现类似于《高考作文高分技巧》这样的书,书中告诉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可以得到高分,被有些学生奉为宝典。
  近来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答北斗社问》,我想对我们的学生学写作文及老师教写作是极有利的。先生在信中谈到了写作的七个要点,六点可以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第一点: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作文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在布置学生作文时往往是为了考学生,最好是打个突然袭击,好像这样才能显示出学生的水平。作文应该多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时间,只有细心的留意生活,才可能写出好文章。
  第二点: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就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如果写不出老师会留下来写而且会受到一通批评。因此写不出来也要硬着头皮胡乱拼凑一篇,自然质量是不会太高。
  第三点: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先生说要“杂取种种人”,但我们的学生尚且一个人都观察不了,哪有时间观察多人,还是强调要观察。
  第四点: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怜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这一点说了两个观点,一是文章写完了要多读多改;第二个观点是说写作文要精炼,我们的学生有时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生硬的将一点小材料而拉成一篇文章,文章岂能不空洞?
  第五点:要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多读书,作文就没有了“活水源”。当然,读书不能只停留于浅层次的翻阅,有些还需要深入理解,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第七点: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这点是说,无论是小说还是作文它是实践性很强的,而不单是靠学习技法就可以作好的。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作文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好文章。
  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写出好文章。
  杨奕蓉,湖北宜昌市第十三中学教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