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高考作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春义




  高考作文的本质就是在有限时间里放大、强化自己的优点,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长处,把优秀作文的“高水平”淋漓尽致地展现给阅卷老师。这么说显得有些功利,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笔者参加过三次高考作文评阅工作,现就去年安徽高考话题作文“读”为例,浅谈一点心得。
  作为考生,首先应讲究写作的程序。花1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其中应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仔细研究材料和话题,接着是联想和拓展,以丰富文章的内容,然后设定文章的框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有许多同学不注重这个过程,往往是咬着笔杆写作,想到一点写一点,写到后来不是“江郎才尽”写不下去了就是猛然发现“牛头不对马嘴”,“一挥而就”难有佳作。
  具体说,我觉得有以下八个问题须引起考生在应试中特别注意:
  1.注意审题。虽然现在的话题作文在审题上基本不设障碍,但从阅卷情况看至少还有20%左右的同学不能准确理解话题的内涵,如把话题“读”仅仅理解为“看书”,大谈如何学习和学习的重要性,撇开了“读”。审题一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注意文体的选择。高考作文注意事项专门有针对文体的要求:文体不限。虽然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一篇文章优劣的认定,那些“四不象”的作文很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忌宽泛、不明确、太大众化,如直接把话题“读”当题目;题目宜直截了当,或含蓄有意蕴,或生动形象,或以小见大等。题目必须切合文章的内容,万万不可“挂羊头,卖狗肉”——文不对题。标题尽量独特些,它是作文的眼睛,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的好,“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4.注意材料的运用。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一篇文章800字,其中照抄材料超过100多字,评卷老师对这样文章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同学在凑字数。所引用的材料应是真实的、合乎情理的,胡编滥造易露马脚,如有一考生开篇就来这样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古人读书无不煞费苦心,李白凿壁囊萤,寒门稚子终成器;杜甫悬梁刺骨,陋室英雄始正名……”,而诸如此类张冠李戴、贻笑大方的话在考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
  5.注意文章的模仿。应该说文章可以模仿,但如果全文照抄就是剽窃了。有的同学文句表达很有特色,但整篇文章的框架内容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得分就不会高了。我评阅过的作文中,有一篇题目叫《读敦煌》,“借鉴”的是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模仿的痕迹太浓,几乎是其浓缩版,所得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6.注意文章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现在强调学生作文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样的观点都可以,但这里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话题作文“读”,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应该是所读的对象是有深度和高度的,通过读所产生的感悟是有价值和启发性的,这就是“度”。在这个“度”中,你可以读父母的眼泪,读老师的白发,读古人,读今人,读自然,读环境……如果超出这个“度”,当然不对了。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畅谈在高中生活中如何读懂恋人、读懂情敌,《中学生行为规范》不是明明规定中学生不准谈恋爱吗?
  7.注意平时多思多练。阅卷中发现几乎大半的作文,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不同步。学生在发展等级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缺乏文采,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8.注意创新。作文创新,就要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逆向思考、萌发新意,力避窠臼,独辟蹊径。创新的作文吸引人,尤其在许多模式化的文章中。当然,创新的作文不是搞花架子,不能为了求新而求新,它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还有诸如“雕凤头,饰豹尾”,在文章中不要写一些极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等方面也是要注意的。
  总之,只要平时多训练,考试时用心,阅卷老师就会对你的作文“另眼相看”。当然,我写此文的目的也不是让学生投机取巧,否则就矫枉过正了。
  王春义,教师,现居安徽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