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话题作文的选材与构思

作者:范增礼




  一、选材的原则
  
  写话题作文,根据话题正确立意之后,需要有合适的材料来说明它,佐证它。主题是骨,材料是肉,二者完美结合,才是一篇立意明确、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因此,要想写好文章选材是关键。没有材料,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那么,选用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1、真实。金文学家元好问有《论诗》诗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语句自然天成,那就是真实。我们写文章一定要选择真人真事、符合历史事实、有生活依据的可靠的材料。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只有真实,才能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新颖。就是用别致的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当然,这新颖的材料可以是来自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也可以是司空见惯却又被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经你妙笔的点燃便焕发出奇光异彩的事物。
  3、典型。典型的材料有代表性。因此,选材要从众多材料中挑选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好材料。典型的材料常常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我们只写一朵浪花。这朵浪花使生活更加千姿百态。“小中见大”的巧妙运用,更显示作者运思的才能。
  4、深刻。鲁迅先生主张对文章选用的材料要往深处开掘,即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而作者对材料的深入开掘,则是使“血肉”(材料)中生出“灵魂”(思想)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二、构思及其要求
  
  构思就是运用心思,考虑文章该怎样写。合理布局,纵横捭阖,才能展示作文的构思灵动之美。构思过程是话题作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构思新巧”、“有个性特征”是近年高考话题作文评分标准的一个具体要求。无论是何种文体,写作时必须注意推陈出新。只有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才能令阅读者赏心悦目。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1、构思的视角要小。写文章立意要高,但着眼点要小,即所谓以小见大或化大为小。可以从一个大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只写大范围的某一个方面,在这一点上尽情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表现一个崇高的主题。视角一小,就容易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视角一大,很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
  2、构思的点子要绝。审题之后考虑写哪方面的题材,选用什么文体。这两点考虑好之后,就要考虑到底怎样写,想什么点子写一篇能够得高分的文章。想什么样的点子有一个具体的要求:点子要想的绝。所谓绝,就是你想出的写作点子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非常巧妙,甚至奇特,用作家王蒙的话说:“亏他想的出来!”一句话:绝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求异思维”。
  
  三、选材、构思例话
  
  例1:2003年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这个话题,重庆考生满分作文《在情感中游离》一文,首先亮出了“悲花悯月,伤痛时光,一切皆因情生”的认识论起笔,接下去三段皆以”我在情感中游离“一句话开头,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分别叙写了李清照、林黛玉和王昭君三位女子的情感故事,最后归纳出“公道自在人心”的观点。
  这种清晰且易于把握的框架结构,也体现了这位考生的选材、构思之绝妙。
  话题作文的选材其着眼点在于一个“新”字,无论是把所选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还是用这些材料作为论据,来论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都必须给人一种新鲜的,活生生的感觉。“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选材应当百里挑一。
  话题作文的构思应当充满理性的思考,应当具有哲理的智慧,应当讲究匠心的独运。一篇好的文章,应当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应当有一波三折的起伏,应当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应当有留连忘返的蕴蓄,还应当有一气呵成的畅快。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要既精又巧,最好是奇特,平而无奇,读来乏味,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范增礼,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