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林昌其




  所谓农村高中,指的是地处县城以下乡镇的中学。称其为“农村高中”,这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概念,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标识了自己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类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它们的作文教学,与城市高中相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同时也正好暴露出农村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还存在着的不少问题。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身陷困境 四面楚歌
  
  农村高中的作文教学,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危机:日益提高的高考作文要求与学生低下的作文素养极不匹配;亟待提高的作文教学效率与落后的作文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便于分析,我从教学涉及的双方——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1、学生:他们多数来自农村,平常接触网络和报刊的机会很少,阅读量和信息储存量都明显不足。四大名著,他们未曾“谋面”;“超级女声”,他们闻所未闻。他们就是这样腹内空空,孤陋寡闻。加上他们的小学、初中是在不很正规的学校完成的,早期思维开发根本就没展开。这自然使得他们在思维上“先天不足”。“薄发”尚需“厚积”,为文依赖思想。缺少基本积累,再加上思维素质低下,很难想象,他们还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来。这样,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老师:乡镇高中地域劣势突出,新的老师不愿去,好的老师留不住。这样语文老师的个人素质就很难尽如人意。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对作文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自身的理论素养自然是捉襟见肘。理论功底不扎实,他们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1)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他们制订计划,一般很“短视”,有周计划、月计划,却很少有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和三年计划。(2)抛弃系统性。老师不能将作文知识、能力进行分解,然后再分点、分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和训练。训练笼统化,充满随意性。(3)错误地坚持以应考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学观。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往往偏爱文法。他们的作文教学高度技术化,把写作当成了纯技巧的训练。热衷于向学生传授“快速作文法”,把往年的高考高分作文视为迅速提升作文能力的“葵花宝典”。追捧摹仿,鼓吹“套作”。于是,学生作文的真性情、真思想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假、大、空。(4)不顾农村学生积累少,思维素养差的现实,忽视积累和思维训练,过分钟情于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的传授。其实,农村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准确点说,是“无话可写”。离开积累和思维训练,再好的写作技巧也是毫无实际作用的“擒龙术”。(5)老师理论素养差,往往导致自身写作能力不理想。写作水平低下的语文老师,绝难把学生训练成作文高手。因为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往往指导不到位、批点不具体、优劣不明了。这样怎么可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克服问题,然后提升水平呢?
  走出困境:用“两条腿”走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积累、思维、技巧。我觉得积累和技巧是起根本性作用的。只要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了,技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在话下了。同时,从上文已经看到,制约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是积累和思维。因此,只要充分借助两条腿——狠抓积累和思维,农村高中的作文教学是能够走出困境,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的。
  
  一、重视积累,让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缺乏积累,腹中空空如也的学生,我们怎么能奢望他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积累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它的重要性,肯定在“文法”之上。“记得旧句子,便有新文章”,这话绝不是虚妄的无稽之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下面三个方面的积累:(1)积累生活。要以开阔的视野观察和感悟生活。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报刊、电视、网络,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观察和感悟生活。虽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现实乃至最新现实,更值得我们关注。只有贴近现实,我们的作文才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绞杀萨达姆”、“布莱尔辞职”等等,都该是我们关注的内容。而且我们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出“门道”——要用心去品味和感悟这些鲜活的生活。作文不可能仅仅是罗列生活现象,重要的是要感悟、领会,要透过想象去挖掘本质。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写出深刻而有针对性的作文。(2)积累语言材料——词汇。学生语言枯燥、缺乏表现力,根本原因就是词汇积累少,词汇贫乏。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和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去积累词汇,从而为作文语言的润色、锤炼提供物质保障。(3)积累优秀篇章。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好文章见得多、记得多,学生的作文素养得以提高就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应该是经验之谈。
  
  二、强化思维训练,使积累的材料活起来,让学生的作文立意高远。
  
  帕斯卡尔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与此相类似,作文的“命脉”也系于思维。美国教育家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而且,积累的过程也需要思维参与,积累的材料要转化为成果更需要思维来进行梳理、加工、深化。因此强化思维训练,是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又一条“腿”。
  1、利用阅读教学,进行思维训练。课本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上好材料。老师在讲授课本时,要“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要有意识的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把以读促写真正落到实处。
  2、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分析综合的方法,从理论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思维“武器”。老师应该补充一些有关思维的理论知识,同时把学生在政治课上掌握的一些对思维有很大帮助的内容迁移到作文思维训练中来。比如,六大辨证观与规律: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外因的观点、对立同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本质分析、重点分析、特点分析、要素分析、多角度分析、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意义分析、典型分析、比较分析、分类分析;一般的综合方法:概括性综合、辨证性综合、兼并性综合、并列性综合、实际性综合、现实性综合、形象性综合等等。常见思维的方法: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类比推理与形象说理……这些原理、规律、方法可能看起来有些复杂和烦琐,但是,学生一旦真正掌握并能有意识地去使用,那将对他们的作文产生“核变”性的能量。
  林昌其,教师,现居四川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