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节外生枝使语文课更具魅力

作者:黄丽芬




  教前聚焦
  
  这是一堂公开课,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上得生动活泼,我选择上《珍珠鸟》,并确定教学重点为感悟人和鸟的美好境界。在那堂课上,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意外魅力。下课了,我心中只有深深的眷恋。是啊,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我又怎能有同样精彩的一课呢?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
  
  课堂一隅
  
  那天,教室的过道里坐满了学校的同仁,我也不免紧张。
  顺着人对鸟的精心呵护,鸟对人的情感变化,学生们熟悉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了作者笔下的人鸟情怀。接着,我引导学生对人鸟间最美好的境界进行分析。提及鸟在人的肩上睡着,还呷呷嘴,好似在做一个梦,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自以为学生颇感兴趣,又不难作答的问题:请大家把头靠在同桌的肩上,做一回小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小鸟的“梦”,说说你是否感受到美好的境界?
  学生相互间演示,神情确乎轻松了许多,不一会儿就争着发表意见。A.学生说她这一靠,双眼一闭,似乎看到了一片澄净的天空,任她飞翔;B.学生说在鸟语花香的丛林中,鸟儿与我们人类相互追逐,相互嬉戏,人鸟和谐共处;C.学生说他想象中的作者用手托着食物,鸟儿在手中悠闲地啄食着,时不时冲作者发出愉悦的鸣叫声,表示感谢与亲近,顽皮与撒娇……
  看来,学生已颇得领悟文本之技能,想象五彩纷呈,我便顺势对作者“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境界”技巧之妙作结,没料到后排一男生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原来是我班的“才子”——因为对历史典故特感兴趣,常常来句唐诗宋词而得名。但今天,这只手举得真不是时候,莫非为了引人注意?让他发言吗?一出意外就会破坏这堂课的“完美”,我的精心构思岂不难以凸显?我真想对此装作视而不见,而且似乎也可以“视而不见”,可德国斯普郎格的一段话却跃入了我的脑际:“在一节课的进程中,出现变化和转折是完全可能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是呀,课堂不该是教师个人的戏台,而是学生求知和展示才学的场所,一叶障目让同仁笑话事小,学生积极性受挫事大,何况赞可夫还接了一句话:“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能发觉出现了事先没有预见到的情况,而且还能利用它们去达到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不再犹豫,我微笑道:“欢迎咱们的才子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回答。”
  “我感受不到美好的境界。”果真语惊四座。很多同学像不认识似地回头看他,也有同学焦急地盯着我,更有听课老师也在静观一场就要开演的“好戏”。这学生似乎有哗众取宠、“不识时务”之嫌,可他倒是一脸的认真,如箭在弦的我略一定神后说:“我们,很想听听高见。”
  “我把头靠在同桌的肩上,闭目养神片刻,也能捕捉到同学们说的那些境界,可是,我认为那不是最美好的境界。因为人和鸟是不同的物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空间,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创造出美好境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令人惊叹!他们所创造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和同桌两人性格外向,一开始便有心灵感应,我们的情感没有像鸟对人的情感复杂而丰富,我靠在我同桌肩上乃家常便饭,所以我感受不到人与鸟的那种微妙境界。我总觉得似乎缺点什么,难道缺的是肩膀?”又是一脸的认真。
  我灵机一动,来个“落井下石”:“此时此刻你需要谁的肩膀来靠一靠,来演一演呢?”
  “黄老师……我……可不可以靠你的肩膀?”“才子”似笑非笑向我提要求了。
  “行!”我马上走下去站在他身旁让他偎靠,那小脑袋瓜呀真是可爱,黑黑的卷发,淘气中充满智慧。“才子”咧嘴一笑:“老师,我终于感受到了美好境界——因为爱拉近了距离,因为爱让我这只小鸟在你面前放肆,令你啼笑皆非。”面对这个备课时绝对没有考虑到的结果和这样一个可爱而善思的学生,我喜上眉梢,整个教室充溢着掌声。我环顾四周,好多孩子的眼里露出羡慕又期盼的目光,但又怕些什么。我知道,平时尽管我不是那么严厉可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我还是有些距离与高高在上的错觉,我何不来个借题发挥?
  “我,我,我也要!”有两三个大胆的也站出来,我毫不犹豫地走过去让他们偎靠,学生们一下欢腾起来,伸探着可爱的小脑袋,一个,两个,三个……我激动地与他们打成了一片,不停地偎靠,不停地和学生们交流。平时在我骨子里头渗流着的老师的威严在此刻倾泻的丝毫不剩,有的是感动,是欢乐!我把肩膀腾向胆小的晓红,把肩膀腾向最调皮的国强,把肩膀腾向没有妈妈的国锋。顷刻间,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喜悦的乐土。我觉得自己的肩膀就像一片片阳光在温暖着学生们的心,我的肩膀就像魔术箱演绎着学生们的情。就这样,我的肩膀和他们的头紧紧地靠在一起,就这样,我和一颗又一颗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学生们在欢呼,学生们在雀跃:“黄老师万岁!黄老师,你真美!”
  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此时此刻,我觉得什么品读人鸟境界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俗不可耐。只有与学生们肩并头,心贴心,一切才都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面对课堂,只有当你用心、用情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收获一树真实的硕果,一片美丽的海洋!
  课后,老师们跟我说,这些“小鸟”真可爱,你处理得机智,使这堂课锦上添花!
  
  教后拾零
  
  通过这次“节外生枝”的课堂事件,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
  1.因势利导,让“枝节”在课堂中成长。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总是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有时会发生悖离教师课堂设计的状况。科德曾经说过,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像刚才那位“才子”学生高高举手,他其实也只不过是生性善思、爱表现而已。我如果只是漠然置之或粗暴地阻止他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那么换来的只会是他的心有不甘和课堂气氛的冷冻,对于教学是无一利的。而相反地,如果我们用赏识取代冷漠,用爱护取代粗暴,因势利导,让“枝节”在课堂中成长,则能转弊为利了(后半堂课的高效率全拜他所赐)。
  2.捕捉亮点,让“花絮”在课堂中绽放。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教学中,当学生不顺着思路走,甚至出现与我们的预设迥然不同的想法时,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关注学生的内心,从刚性的预设中走出来,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在上《珍珠鸟》一课中,我利用了学生活泼善思、乐于表现的特点,通过让其发表高见、需要肩膀偎靠来感受人与鸟的美好境界的环节,不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将一堂课的重点都囊括其中,同时还扩充了其它诸如带动更多学生的尝试、师生间爱的距离美(如一开始上课时的紧张及后来个性理解的欢腾雀跃等),抓住瞬间的机遇,抓住那些生成点,使“非预设”与“预设”融合起来,让课堂中的那些“节外生枝”随时绽放出生命之花,那么课堂中将会闪现出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出最精彩的生命激情。
  3.聆听稚音,让“花鸟”在课堂中争鸣。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中,我处理课堂意外时灵机创设的偎靠肩膀感悟文本的活动就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因为有“才子”的独具慧眼,又因有老师的参与,因而具有挑战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停地偎靠,不停地交流,与学生们肩并头,心贴心,创设了高效率的课堂。如果当时我无视那双高举着的手,我的课的确能一气呵成,但我失去的将是这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或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创见,更会失去那声声发自内心“黄老师万岁!黄老师,你真美!”的欢呼。聆听稚音,就能获取来自孩子的一切信息;聆听稚音,就会发现学生在制造一个个的“意外”。它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而正是这样,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许多精彩不期而至,课堂也呈现出“鸟语花香”、“百家争鸣”的场面。这样的课堂幸福是思索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我的孩子是一朵小花,我愿蹲下身,欣赏你的摇曳成长。”没想到,一朵“小花”的意外举动,却成就了一堂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课。教师不随着教本亦步亦趋,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偎靠、感悟美好境界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真是:节外生枝——花满枝!
  黄丽芬,教师,现居浙江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