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写作命题的题材应多样化

作者:高凤妹




  写作命题的设计要注意到题材的广泛性。叶圣陶和王伯祥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中说:作文题目应引导学生广泛取材,不特学校中之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即家庭社会之事,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感情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
  命题题材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
  学生喜欢写的题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取材于各种读物、刊物, 可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不断开拓学生的生活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阮真为拟题提示了5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利用学生的实际需要事项;利用读物;利用定期刊物;利用校内服务事项;利用社会服务事项。作文题目能做到生活化,实际化,使学生感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自然会喜欢写作,会努力把它写好。
  2.直接取材于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如1989年的填报高考志愿,1991年的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1994年的《尝试》,1992年发生在候车亭边的故事,都较为符合这一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要注意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作文命题要沿着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
  3.变教师命题为帮学生“找题”。教师也可以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的反复不懈的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相反,单纯的教师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命题题材(内容)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体现社会热点内容的题材
  
  关注当前热点的选题对中学作文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需要去关注和思考时事形势,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形势、潮流。学生去接触社会现实,就会有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鲜活的写作素材。反之,他们若不观察社会生活,面对精彩纷呈的生活现实,就会感到万般无奈,即使去写其它方面的内容也不会好到什么地方。我们培养出的缺乏社会知识的读书人,就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社会热点内容可直接命题,也可以间接地命题。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题出了关于规则的问题,就是针对社会热点间接地命题。
  以社会性的事件或问题命题,还可促使学生表达对周边环境的看法和体认,表达对人生、社会,对世态人情等的思考和领悟。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是抗击非典问题,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可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与社会等。写这类命题能使学生与时代共进退,关注实际,关注时事,关注发展,培养学生对时事敏锐的触角,启发并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人”,从而铸造和形成健全的人格。美国的作文命题也喜欢将一些“焦点”性的事件或问题纳入学生的“思维场”之中:《今日妇女与连本电视节目》《医疗危机》《枫树顶公民投票》《先锋派连环画——娱乐和教育》《爵士摇摆乐即将到来》《都市中的安全》,这些命题都较好的实现了人与社会的沟通、联系。
  
  二、富有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的题材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方面的作文命题占绝对优势。如:“鸟的评说”、“助人为乐”和“战胜脆弱”等,好像作文只能写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作文所写的题材十分广泛。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人应该是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可以是作文的内容,但“文以载道”的思想应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些知识性、科技性的内容,中学生应该也能够进行写作。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中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必须要得到强化,作文内容要增加科技含量,甚至可以写科学幻想题材,作文应该成为中学生科学精神与意识的摇蓝和载体。
  
  三、赞美与批评的题材
  
  歌功颂德和指刺社会是文章的两大社会功能。作文命题内容不一定非得都是正面性的,社会上一些反面的东西,也可涉及,如吸毒、绑架、赌博等现象。不少报刊报道了中小学生遭遇不测的消息,都提到了《海峡都市报》报道了一名33岁的四川民工在长达2年内先后入校园学生宿舍强奸了十几名初中女学生,竟然无一人报案,据该罪犯说,他胆子其实很小,只要有一人叫一声,他都绝对不敢,可在他多次作案中,竟无一人作出反抗,可见,我们学生的防范及自我保卫意识是多么的薄弱。以社会阴暗面为题材让中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让他们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培养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中学生有一些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只要疏导、引导得好,那些反面的东西不仅不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反而还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相反,越是避免,越容易受到侵染。1999年4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贵州省八成青少年吸毒前不知毒害。所以,赞美与批评的题材都可写,作文中歌颂正面对学生有教育作用,鞭挞邪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且这样的命题更显得真实,有内容可写。
  
  四、体现生活、学习需要的题材
  
  写作命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欲望,而内部的表达欲望是表达能力形成的出发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自主写作如学生自己写的日记、书信、读书笔记或为某一实用目的而写的发言稿、广播稿、实验报告等都是体现生活、学习需要的题材。与学生生活、思想相联系的题材容易导致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目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如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的作文思想。美国的作文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
  近年来,在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试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这种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当学习者使用写作这一工具参与其他课程学习时,一方面加深了对该科课程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这种真实的写作中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写作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重视跨学科写作,扩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差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教学观念。
  
  五、想象类型题材
  
  想象类命题如:《二0五0年我的一天》,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未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规划明天的生活。《为学习写作/为学习而写作》中有一个教学实例:假设你是一个17世纪末从英格兰来到北美的移民,你和与你同来的人并不愿意像先到的人那样在沿海地区建立家园,而愿意到内陆去开发。你再设想一下,如果美国的地理正好颠倒过来,即西海岸离欧洲近,美国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你所要开发并定居的地方坐落在如今的亚利桑那州。你的任务是对这一开发并定居的过程作一个记录,就像一个亲身经历者或者目击者一样。你可以集中描写整个过程的某一方面,诸如交通困难、气候、遭遇美洲土人、农业经济等随便什么。但请记住,你正试图写一个不仅使你同学感兴趣的故事,同时也是当北美的地理重新安排之后,一群刚刚踏上北美大陆的人所可能看到和经历的真实情况。写这类想象作文能刺激学生获得知识的渴望;锻炼学生想象性思维;为综合新旧知识提供了可行并有趣的方法。
  命题题材的多样化较为关注学生写作的主体性,体现注重人文精神培育的课改理念,能有效的避免命题的虚拟化、雷同化与模式化,满足学生实用性、审美性等多方面的写作需要。
  高凤妹,女,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