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课堂愉快教学的五点尝试

作者:姜明鸣




  美术课上如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呢?
  
  一、导入方法“新”一点
  
  1、猜谜导入。视学生内在知识和喜爱谜语这一特性,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2、欣赏导入。即在教师引导下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3、巧设悬念。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
  
  二、示范引路“活”一点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突出“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动画片,多适应于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可称它为“三边法”(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教学时,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描绘的技法技巧,学生全部掌握后,再次自练就不难了。
  
  三、媒体形式“多”一点
  
  媒体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能够尽多地将媒体介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美术课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还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调节学生心态,为完成创作创设一个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入其境,然后进行创作。
  
  四、课堂辅导“广”一点
  
  辅导是美术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消化全在此中。
  学生的个性爱好各不相同,起点的接受能力也均有差异,巡回辅导必须照顾到整个班级一盘棋。要抓住重点问题向前推进,以达到教学目的,表扬好的,抓住差的,带动一般的。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作画,少数差生则要帮他一把,给他修改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画下去,让学生尝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悦,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五、习作评价“宽”一点
  
  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中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姜明鸣,教师,现居江苏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