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营造创新作文环境的四种途径

作者:王 玮




  作文能否创新,主要决定于有没有营造好有利于写作的环境,如何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呢?
  一、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学生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习作过程。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
  二、教师在命题时要注意做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命题时应做到新颖、醒目、富有创造性。“好题一半文。”的确,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一个不落俗套的文题确能激起他心中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心中升腾起许多疑问和好奇之后,迫不及待地阅读便也是情理之中了。从写作者——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果所写的题目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起胸中的千言万语,即文题要能与思维共鸣,这样就成功了一半。以下这几类命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尝试尝试。第一类是能触发学生富于思考、想象的特点,如《希望》、《假如……》这样的命题,便能勾起学生许多美丽的憧憬或比较深邃的见解。第二类是能将学生导入丰富多彩的生活领域的命题,如《难忘的(或闪光的、或紧张的、或充满希望的……)一页》就会把学生带进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之中,于是,儿时的趣事,成功的欢乐,紧张的一瞬,衷心的悔悟……一页页动人的生活画面,都会在他们笔下展现。第三类是能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色彩斑斓的意境的命题,以激起学生各种优美的想象,如《看画作文》,由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心爱的一幅画写篇记叙文,学生作文里立即出现了黄山的云松,庐山的瀑布,草原的飞马,南国的椰林……
  三、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有忆旧联新的意识,即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联想旧课文,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自然地记忆,自由地联想,从已学过的课文中寻找灵感的火花,开拓想象的天地,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习作的成功率。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掌握——熟练——创造的过程。如去年我在教授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之后,指导学生模仿这篇演讲词的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写一篇演讲词。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在模仿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要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来说,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能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意象么?作文评价中,我们有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有的老师将“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判作“荒诞”,将“老鼠撞到墙上,不省鼠事”斥为“生造”,这些评语无疑会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泼上冷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造火种。
  
  王玮,教师,现居湖南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