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作文点题方法四种

作者:吴 岩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作文写得不错,文笔清秀,举例前卫。但文章就是不点主题或不点明话题,乍读过去给人主题不明的感觉,结果得分很低。还有一些同学作文跟着感觉走,一路写下去,下笔千言,或者与主题若即若离,或者离题万里。这说明同学们不会“点题”。何为“点题”?就是在文章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题意。这样不仅使文章中心更突出、鲜明,而且结构更紧凑,为文章增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阅卷老师也会给这些文章打高分。“点题”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考纲的基本要求。那么,作文中如何“点题”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叙述点题
  
  皓皓明月,淡淡清风。我坐在庭院的一隅,思绪不知不觉地飘远了。依稀记得屈原投下汨罗江,人们用粽子纪念他;牛郎、织女的感人爱情,人们用“七夕”纪念他;中秋节,人们用月饼纪念它。可是,那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吗?(广东考生《纪念》)
  考生先将自己置于一个美丽的境界之中,然后用舒缓的叙述追忆三个传统节日,于叙述中点明“纪念”的题旨,又能避免斧凿之痕。
  
  2.议论点题
  
  “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的承诺,群雄逐鹿的中国家电握手的峰会,让我们明白,竞争不一定是弱肉强食,带着淋漓的鲜血。运用双赢的智慧,微笑着竞争,携手同行,竞争可以如一条小溪,涓涓而来去。
  (山东考生《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这是段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字,考生从竞争入手提出了“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的观点,接着摆出海尔集团成功的典型例证,紧随其后的则是有力的论证并点题的笔墨,显得层次清晰,观点明确。
  
  3.描写点题
  
  “空气里弥漫着氤氲的气息,淅淅沥沥的雨像是酝酿了整整一个季节的泪水。浮现在眼前的是她那沟壑纵横、紧锁不展的眉头,鬓白的双角,翩跹的思绪在漫天翻飞。偶尔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拂至脸庞竟有几丝冰凉,回忆像一口打磨得很光滑的古井,无数的琐事遗落在井中像一粒粒珠子无法再用线将它串起来,却越沉越重,如久酿的醇酒。……如同春日里扁舟中的放歌,仲夏亭榭中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只有将那些生命中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忘却了,才能将生命中那些深切的爱、永恒的爱铭记于心,才不愧于生命的美丽和意义。(四川考生《铭记与忘记》)
  这是一篇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以理解母亲铭记母恩为中心的考场作文,而考生凭着艺术描写的超人功力,描写阴雨天气,渲染气氛,再现母亲的典型特征,抒写情感,引起回忆,点明主旨,在精细的描写中,切入“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
  
  4.抒情点题
  
  天空包容了游荡的云,在云朵的映衬下更加明亮。大海包容了激荡的浪花,在浪花的跳跃中更加迷人。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这,便是双赢的智慧。(山东考生《双赢,你我共辉煌》)
  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这在唯美的画面之中,抽绎出他们共同的美———包容映衬之美,由此,点明“这,便是双赢的智慧”。既讴歌了美好事物,美好品格,又点明了题意。
  作文的点题要适可而止,既不能乱点题,也不能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点题,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总之,作文的点题是个艺术,只有勤写常练才能锦上添花。“踏花归去马蹄香”,愿这香气使我们的作文更诱人!
  
  吴岩,教师,现居江苏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