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作文教学要诱导学生动真情

作者:薛明榕 张绪竹




  面对一个说假话的人,我们会从心底觉得讨厌;面对一部不真实的电视剧,我们难以看下去;面对一篇虚情假意的文章我们难以卒读。只要对中学生作文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存在一些虚情假意的文章。如作文《战胜脆弱》,许多同学编造出父母出了车祸,自己如何悲痛,最终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因这些文章内容雷同,感情虚伪,阅卷老师戏称:本年是车祸年。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作文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呢?
  究其原因学生大多没有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一写文章,就这儿抄抄,那儿套套,不写感动过自己的东西,怎能感动别人,所以写出胡编乱造情感虚伪的文章。有什么根治的办法呢?
  首要的办法是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情感。我曾带着孩子们到农村参加劳动,一开始他们觉得很新奇,一段时间过后,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汗湿透了衣服,他们又累又饿,这才真正体验到农民生存的艰辛,才真正体验到一粒粮食的珍贵,并尊重劳动。这比抽象的说教要有效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时候大家为了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都要亲身体验生活。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了生活,感悟了生活,才能说真话,抒真情。也许有的同学会说,现在学习这样紧,功课那么多,哪来时间体验生活呢?其实我们不必像艺术家们专门到基层体验生活,我们没时间。但我们都真实地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该是有多少啊!问题在于你是否留心,是否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才能真切地体验到山川的秀美、百花的芬芳、大海的博大,也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会学生热爱自己,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就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而我们许多中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很难与人合作,这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很不利。我常用角色体验的办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体验高尚的感情。我让学生轮流当一周的执行班长,为大家服务。回家后当一周的家长,照顾好家人,然后写出感动过你的东西。学生个个感到有话说。既锻炼了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既体验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又学会了关爱别人,自觉摆正了自己在学校、家庭中的位置。作文如做人,不融入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不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不联系自我实际,是达不到“教作文,学做人”的教育目的的。
  其次,搭建语文学习的平台,广泛地阅读,陶冶情操。正如蜜蜂采蜜,博采,然后才能酿出蜜来。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欢看电视剧、上网,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引领学生多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远离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反社会、反人类、充满色情、暴力的影视作品,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这是我们家长能做到的。
  大力推荐学生阅读名著。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养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建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动口动手的能力。如他们喜欢的故事会、赛诗会、情景表演等。
  再次,作文范围要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最好是他们关心的话题,尽量不要出偏题怪题。只有学生熟悉的生活,他才有话说,有文字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给学生们的建议是:我们不仅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且要写感动过自己的东西。只有打动过我们的心灵,才有可能感动别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最后的办法是编《班级优秀作文集》。我将班上优秀的作文在班上读,让学生评。这样抄袭的作文,虚情假意的文章则会遭到嘲笑,无藏身之地。他们为避难看,就不敢轻易抄袭。这样就由一种要求,变成了一种追求、一种自觉的行为。编入《优秀作文集》中的文章或展览或向报刊推荐,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也产生了写好作文的动力。
  
  薛明榕,张绪竹,教师,现居湖北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