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写作教学艺术漫谈

作者:郑丽萍




  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内在的作用,任何文章都是作者由客观事物作用在自己的思想情感之后才发辞的。情感在文章中就是作者观点思想的溶解液,文章主题的辐射热。小学生的作文其性质虽然区别于作家及成人的“创作”,不过是一种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和开发他们智力因素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和健康的情感培养。
  
  一、拨动心弦 抒发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用“立诚最可贵”概括了作文教学中的“求诚”思想,揭示了一个哲理——教师要培养学生做正直、诚实、有道德的人,就应在作文中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形成严谨的写作态度。
  但是,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严重的虚假现象。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善于选用丰富、真实的原材料,而是采用“移花接木”、“对题入座”、“虚构套作”等“技巧”,他们说的是别人的话,抒的则是他人的情,我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前不久,学校要推荐佳作参加全国“环保作文大赛”,学生踊跃投稿。但我在审阅稿件时,发现许多学生的习作空洞乏味,一个模式。我带着疑问询问了这些文章的作者,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所写之事纯属虚构。学生对作文采取的油滑、不诚实的态度引起了我的充分重视,我对症下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教育。
  1、分析与比较。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我根据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即与客观实际不符的现象,在作文课时,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读后大家分析:此文是否扣人心弦?为什么?接着用优秀作文作镜子,帮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中的薄弱环节。最后得出结论:写真人真事才能情真意切,产生感人的力量。写作如做人,应该实事求是。这样,就能做到寓道德教育于生动的作文教学中。
  2、搜集与采访。写作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学生明确了写作的目的,端正了写作态度后,我又把作文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搜集关于环保方面的材料。学生经过多方面的调查,逐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救救地球成为了学生的真切呼唤。
  3、抒发与表达。当学生获得了写作的素材,就会产生把胸中的积累转化为文字的强烈愿望。赞科夫说:“只要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我按照情感规律,根据写作内容给学生创造情境,渲染写作气氛,使学生触“境”生情,自然地进入写作境地。他们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倾情所至,欲罢不能。激情孕育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其中两篇还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发生教育者所期待的变化,就能取得写作的良好效果。
  二、立足生活 感悟人生
  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必须允许学生找到他最熟悉和最适合的材料。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不可否认,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但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写入作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公开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电脑游戏、上网聊天……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洪水猛兽,一触即发,在校其间严禁谈论此类话题。这里我们且不谈电脑游戏及上网聊天对学生所产生的弊端,但对一个经常玩电脑的学生,如果能引导他正确地认识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副作用,并把《告别游戏机》或者《我的好朋友——电脑》(向同学们介绍电脑知识),作为写作材料,这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此外,男生最喜欢的“赛车大战”、女生最喜爱的“小玩意”,也可将它们登上大雅之堂,学生还会为材料发愁吗?
  花儿吸引蜜蜂,因为它有浓郁的芳香;孔雀吸引游人,因为它有美丽的羽毛。罗丹说:“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社会大课堂有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必须处处做有心人,时时用“源头活水”,滋润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多彩的生活,感悟美好的人生。
  
  三、激发兴趣 乐于写作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求知的先导,是记忆的伴娘,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一再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赋,是成功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一种需要,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才能激发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兴趣越浓,主动参与的程度就越深,学习上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小学生的特点,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讨厌老套陈旧的习作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欢悦、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引导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的情感之中爱上作文。
  例如:我在指导《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时,先让学生说说你最喜爱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学生踊跃发言。许多学生分别从形状、颜色、特点,生活习性、功能等方面来描述动物的可爱之处,由于是真情的流露,因此,说得绘声绘色。这时,我话题一转:“谁知道我们通常用哪些动作来表示情感?”学生回答:摆头表示“不”,点头表示“同意”,撅着嘴表示“生气”,笑哈哈表示“高兴”……然后我再转入正题:同学们,小动物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写作时要很好地体味。我把学生带进了情境中,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这样水到渠成,学生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童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兴趣不仅表现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有关的知识,而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凡是学生喜欢学的知识,凡能产生浓厚兴趣的事情,学生会不惜时间去学习,去追求。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感到写作是一项愉快的实践活动时,他们才会乐于写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爱,最熟悉的事物,处处留心周围的一切,让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巩固和深化课堂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同时,我又指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对观察到的一切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思考,用正确的思想辨别对与错,美与丑,激起学生寻求生活中真、善、美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此外,我还把作文训练安排在快乐的情绪和活泼的语言交际中进行,设计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写作环境:如与好朋友通信,写观察日记,编报办报,介绍自己的爱好,写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低年纪小朋友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担任小记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乐于表达的情趣。
  
  郑丽萍,教师,现居浙江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