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语文课不妨将讲台让给学生

作者:黄明珍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教师独霸讲坛,一个人在那儿口若悬河,唾液横飞。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恹恹欲睡。他们认为语文太宽太泛,把握不住,认为文中的那些主人公离自己太遥远。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
  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由老师一统语文讲坛的局面该打破了!我认为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角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是在一个所谓的“后进班”上开始试用此法的。这些学生已养成了“反正我是差生,什么都学不会了,我再认真听课不是受罪吗”的心理,大有“死猪不怕滚水烫”之势。我想,这些后进生在长期的失败和被老师的歧视下,已经放逐了自己。没有了上进心,丧失了责任感。如何刺激他们进取的“神经”呢?我在一次语文活动课上看出了他们的表现欲。就找了两个平时有点淘气、上课注意力不大集中的男生来讲课。在我的大力鼓吹下,接受了任务。他们一改往日的大大咧咧,每人买了一本教参,将两个版本的教参进行比较、斟酌,最后定下学习目标及讲课思路,再在笔记本上写下教案。他俩要上的那篇课文上有圈有点,作了许多旁注。他们准备充分后,走上讲台,向大家鞠个躬,说:“诸位同学,不才来讲这篇文章,请同学们一定动脑、动手、动口。如我们讲的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教。”那强作庄重的神态,逗得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提出的问题,学生踊跃回答。笔记记不下来的地方,还请求:“再讲一遍吧!”学生的主动性是空前的好。大伙惊叹:这两个闹宝,还有这一手啊!他俩的自豪感自是不言而喻。下课后,我找他们谈心,问询当教师的滋味及感想,他们羞涩地主动谈及自己平时的错误言行,由衷地感到,学语文实在不是难事,只是平时太没自信了!
  此后,我将此法延续下去,因每天都有几个学生主动“请缨”。我对他们提出要求: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找出重难点,自己先要弄明白,不懂的可以同我探讨,课后要布置作业并负责检查。此风一开,学生情绪激动,学习起来积极主动。他们意识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们会对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将资料翻个不停。学生觉得,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眼睛,不能马虎了事。对于作业拖拉、不认真现象,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督促、检查。这样,学生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书写也工整多了。我认为让学生扮演教师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学生乐意主动去读课文,反复去咀嚼、品味、感悟,他们能从中获益许多。我们都知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鞭笞丑恶;有的刻画美丽,有的揭示丑陋……这些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当学生真正进入课文内容后,他们会了解作者的感情,思想会与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随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同时还不由自主地与自身相结合,反省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的性情会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
  当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等原因,他们的想法做法难免有幼稚、肤浅甚至可笑之处,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他们的独特感受,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切记“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够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不但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力,发展了他的思维,提高了他学习的能力。
  
  黄明珍,教师,现居云南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