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陈奂生上城》的思想意义与艺术魅力

作者:段治怀




  高晓声的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一问世,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热点。这篇小说现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助于中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巨大变化,对中学生深入了解新时期初级阶段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魅力作了充分的肯定。
  
  一、陈奂生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有点像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有一些“精神胜利法”,这个主人公暗涂了农民浓厚的奴性色彩,他的突出个性是农民群众性的显现,非常具有农民的典型性。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后渴望精神生活和人格意识的主题价值。
  从小说中读到了陈奂生的自卑,但他不自轻自贱,他用于自慰、自尊、自信的内容是一般人常有的,比如付了五分钱后,他想,这等于出了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而且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资本很具现实性,如坐过吴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等,也正因为是吴书记的朋友,才能住进高级房间,才能享受“大姑娘”、“软款款”的话语和“甜极了”的笑容,更因吴书记而得意的是,不但使老婆服帖,周围的许多人也羡慕他,“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人们的意识中有门路的“采购员”也感叹自己没有陈奂生的好运。陈奂生也因和吴书记这一缘而很神气,做起事来比以前有劲多了。可见,少了吴书记,就少了陈奂生“神气”的底气。他以沾上官气而自豪,突出了陈奂生用以“胜利”的奴性和悲哀。
  小说让民众的言行和心态烘托了陈奂生的个性,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以陈奂生为代表的根深蒂固的农民的奴性。像陈奂生这样的人,是农村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农民类型,他们善良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招待所里的一系列细节,表现了陈奂生的狭隘、义气行事的一面,而终于能忍痛付钱,显示了他的质朴、诚实的本色,对吴书记的回想和感动,则显露了他朴实的奴性色彩。
  陈奂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而又明显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典型人物,对于我们认识人性的普遍弱点和认识人物所处的时代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这个典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精神状况,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后渴望精神生活和人格意识的主题价值。
  
  二、陈奂生的典型性充分地展示了作品的喜剧风格。
  
  《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无论是他的性格特点还是他的语言特色,都具备了浓郁的喜剧风格。这样的喜剧风格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作者并不强调批判精神,甚至没有讽刺揭露的意味,而且让人物的性格语言中喜剧成分自然而然的流露,表面上是一些平淡的小事件,却被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这是一种轻松俏皮的幽默、机智含蓄的喜剧。陈奂生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他轻松喜悦,他是在生活上已经脱贫,精神正在觉醒的新时期的农民的典型形象,文中写到“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半夜里醒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人家了,就兴致勃勃地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陪他聊天讲闲话”。这些内容读来质朴憨实,亲切可爱,而对陈奂生身上的一些缺点,只会报以宽容和善意的微笑。
  陈奂生的喜剧风格还充分地表现在他出色的心理描写上,譬如,在陈奂生沮丧的回家时写道:“一路上看看野景,倒也容易走过,眼看离家不远,忽然想到这次出门,连本搭利,几乎全部搞光,马上要见老婆,交不出帐,少不了又要受气,得想出个主意对付老婆。怎么说呢?就说输掉了,不对,自己从不见赌。就说吃掉了,不对,自己从不死吃。就说被扒掉了,不对,自己不当心,照样挨骂。就说做好事救济了别人了,不对,自己都要让别人救济。就说自己送给一个大姑娘了,不对,老婆要犯疑……那怎么办?”这些心理剖析,可以说丝丝入扣,山穷水尽,窘态百出,层层递进,带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这种原汁原味生活化,风趣幽默喜剧化的叙述使《陈奂生上城》的喜剧风格独领风骚。
  
  段治怀,教师,现居云南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