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高校“两课”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罗双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目标决定了教师要通过课堂形式,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有效的方法,运用特定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语言,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两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学语言显得更加重要。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对“两课”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言近而旨者远,善者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充分表明教学语言早就为我国教育家所重视。现代教学艺术论的主创者赫修特认为,如果善于语言表达,即使他是一个二流学者,也可以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艺术性的“两课”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1、教学语言艺术化,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喜好、向往和热爱的情绪,由学习兴趣所产生的强大的学习动力,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兴趣往往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起点。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这就必然促使人们付出实际努力,力求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技能。兴趣能使人专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就是一扇门。一切由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通过这扇门。”学生如果对学习活动有了兴趣,注意力集中在了学习上,就能专心于学习,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赋,它会提高人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兴趣能促使人们进行创造性劳动。丁肇中教授由于对物理实验有浓厚兴趣,有时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后来终于发现了“J粒子”,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兴趣能促进记忆,巩固知识。不管是谁,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能显示出良好的记忆。兴趣能使人执着,孜孜不倦。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基于对数学研究的浓厚兴趣,经常没日没夜进行演算,曾经一个多月没出家门,终于撷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兴趣对形成人的信念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他们往往会在实践中努力去达到其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两课”教学的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信念、世界观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教学语言的艺术化,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
  人们常把教师的语言比做钥匙,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比做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比做种子,能在学生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学语言的严谨、精练、生动、幽默,可以大大增强“两课”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师的职业魅力,受到学生欢迎。用词准确、抑扬顿挫、缓急有序、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可以把教学内容用最恰当、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两课”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照本宣科念教案,干干巴巴讲道理,只会把学生从课堂上推开。这就要求“两课”教师积极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起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努力思考,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增强“两课”的吸引力。
  
  3、教学语言艺术化,可以活跃课堂,美化教学氛围。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教、学双方通过充分的交流去完成的。关于“两课”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问题,较为一致的说法是,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两个主体都充分发挥了积极主动性,相互配合默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即所谓“教学相长”,这已经成为一般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既是一对矛盾,同时又相互贯通,最终实现充分的交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无法想象,教师漠然的走进教室,机械地打开书本,平淡地复述教案,能够让学生在索然无味的听课中收获生活的启发和生命的真谛。一堂成功的政治课,首先应该是有气息的课,一堂有生机的课,一堂师生之间的对话课。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氛围美化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就得到保证了。
  
  4、教学语言艺术化,可以提升教师形象,塑造教师的个人魅力。
  实践证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两课”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情感联系的直接纽带。声情并茂、激情飞扬、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通过听课获得美的享受,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乐于与教师交流,从而更加容易接受和认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两课”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基本要求
  
  艺术化的语言才能产生艺术化的教学。那么,“两课”教师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严谨、规范
  “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其教学语言首先要做到严谨和规范。“两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确定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慎重,讲求严谨、科学、规范。追求语言的艺术性不是作秀,不是哗众取宠,决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一是要尊重科学理论和党的政策的严肃性。要把握原则,通过教学积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学生,充实学生的头脑。二是语言要准确,要符合实际。引用材料、数字要真实,以免给学生产生误导。发表观点要深思熟虑,不能将个人的观点随便阐发,片面地迎合少数学生的偏激心理。三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一些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挫折搬到课堂宣泄,甚至发牢骚,以为多讲一点负面的东西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结果只能是背离了“两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四是语言要符合逻辑。句子要符合语法,词语要运用恰当,意思表达确切,教学语言句句相接,环环相扣,前后照应,逻辑严密,以增加“两课”教学的启迪性和说理性。教学语言不规范,带有随意性,会降低教师的威望,削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会影响课堂秩序,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2、幽默、生动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风趣、形象的表达方式。它基于明理,又不强词夺理,固执己见;它合情合理,出语机智、风趣,让学生在会心的大笑中获得心灵的启迪,达到心灵的愉悦。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使“两课”枯燥、严肃的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可以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活思维,展开心灵的翅膀飞翔;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一次课堂上,有学生的手机铃声响起,我停止讲授,做洗耳恭听状,说:“这种铃声确实好听,回家了我也去下载一个。不过,如果是下课时欣赏,它会更好听的。”在全班同学的笑声中,短短的两句话,既避免了矛盾,又严肃了课堂纪律。
  
  3、丰富、灵活
  渊博的知识转化成丰富的教学语言,是“两课”教学成功的保证。丰富的语言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将掌握的知识信手拈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发挥起来灵活自如,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既能紧扣教学指导思想,又可触类旁通,理论分析深入浅出,阐述内容引人入胜,使学生既接受了知识,又听起来兴趣盎然。既可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感觉意犹未尽,记忆深刻。“两课”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恰当地引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典故、诗词、歌词、名言、警句,借鉴朗诵、演讲、相声、音乐等语言表现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