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老王》教学方案设计

作者:肖 珊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课《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它几篇课文鲁迅的《阿长和<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祥森的《台阶》以及余秋雨的《信客》都是讲述普通人的,而杨绛的《老王》更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而本文主要是通过学习课文,能认识到作者提出要关心不幸者的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能主动去关心周围的不幸者。能积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物都令他们感兴趣,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大都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但不了解,更别说让他们主动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了。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也就是爱自己,爱父母到爱身边的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前期教学情况说明:前段时间学习的文章多是以记叙文为主,学生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是预习习惯比较差,所以在上课前要组织好学生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预习准备,在课堂上才可以进入到高层次的师生平等对话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圈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师生互动。
  3、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说明: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从“读”中读出情感。具体的学法指导如下:
  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积极读书,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作者杨绛的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
  a、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从而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能认识到作者提出要关心不幸者的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能主动去关心周围的不幸者。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通过把握老王的主要性格,以及老王和作者的交往理解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1、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旅游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子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关怀备至。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制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孩子,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去读书。在高中读书的四年,男孩继续在菜园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一样。”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老太太以自己的爱心让不幸的男孩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富有意义。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希望工程”的小小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老王其人。
  老师导学:中央电视台有档“讲述”的访谈节目,今天我们也来讲述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首先,我们隆重推出今天我们节目的主人公——老王。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背投展示,初读课文,了解老王其人。]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自己动手完成“老王基本情况调查表”。在学生自己讨论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并且明确:
  
  老师小结:看看这张老王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老王的生活是悲苦,艰苦的。
  3、再读课文——品味人物,探讨其人。
  老师导学:关于我们今天的主人翁老王的基本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他过的是凄苦,悲苦的日子,是个苦命人。我们大家都跟老王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背投展示:再读课文,讲讲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提示,用“我觉得老王是个____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代表全班发言交流。
  老师小结并明确: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淳朴、善良的并且乐于助人的人。
  4、真情朗读——深层研读,加深对老王的感情。
  老师导学:穷苦的人让人同情,穷苦而善良的人值得人尊敬,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老王在贫穷中保持了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就是这颗善心,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大家。
  好书不厌百回读,每读一回我们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更多的收获。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夏衍先生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就这么说:“第一次读《阿Q正传》,我大笑不已;第二次读后,我沉默了;当读完第三遍时,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停顿一下。)
  [背投展示:三读课文,把那些最感动你的情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在朗读时,请同学们注意抓住课文中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和词语,慢慢品味,想一想:你选读的内容为什么能拨动你的心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