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种树郭橐驼传》的另种教法

作者:郑艳林




  大家知道,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倡导“古文运动”的主力先锋,其中柳宗元有“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且是这一主张的身体力行者,《种树郭橐驼传》便是他的典型例子。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引导学生完成理解文意、领悟文章道理、积累文言知识这些基本的学习任务,而是巧妙地联系《语文读本》上配套的柳宗元的另一片美文《蝜蝂传》,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引导学生领悟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文学理念及学习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教学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弄清两文文意,再从结构和写作目的两方面作比较阅读。不难看出,两文都是“写人(写物、叙事)+说理”的结构。所说之理都和前面的人、事、物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学生很快明白,前面的写人、写物、叙事乃是为了后面的说理,因而两文由前面的“a”到后面的“A”水到渠成,道理读完即明。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回忆一下以前读过柳体文(我对上述结构文章的戏称)没有,读得多不多。他们很快就能举出《读者》《青年文摘》等其它报刊中的此类文章或文章的作者。其实这种写法的文章时下很流行,而且我私下认为这种写法很适合用于高考作文,因而有学会的必要。接下来的步骤自然是写作训练了。
  我为学生做了一些简单的限制:
  一、必须是“写人(写物、叙事)+说理”的结构。
  二、前面的“人”、“物”、“事”要真实,后面的“理”力求有新意。
  由于有柳宗元的亲自示范,我的“巧妙”点拨,同学们兴趣高昂,驾轻就熟,没多久,几篇有意思的即兴习作就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后来在教学反思中,我总结了这一“课”的如下可取之处:
  一、寓写作能力的培养于课文教学之中,同学们受了名家的指引,乘着写作的兴趣,向着成功的彼岸出发。这比那单纯的写作教学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二、由教材到读本,由古文到今文,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形成立体式教学,一箭多雕,事半功倍。
  郑艳林,教师,现居湖北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