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作文开头与结尾的设计技巧

作者:李会芹




  元朝乔梦符论作乐府,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明人谢榛话行文也有喻,“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应试作文,篇幅短小,首尾设计的艺术尤为重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试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即文章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首先,开门见山,切入正题。即写文章要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如《三本存折》开头:“外婆的、妈妈的、我的,三本存折,三个故事。”开门见山,使文章一下子就进入了正题。其次,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写作中,修辞手法多种多样,运用巧妙,形象生动,既能一下子吸引读者,又能展示作者不俗的文采,丰富的想象力。如《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运用了熨帖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脱去凡俗,顿然生辉,很有文采。再次,广泛引用,尽显内涵。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些名家名言、俗语、古诗词等,能使文章更精练深刻。如《陶醉》开头:“‘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诗句,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出一幅画来。”若是议论文则常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最后,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悬念设置得好,不仅可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还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此外,还有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以议论开头,给读者以理性的思考;或用故事寓言开头,给读者以新鲜感;或镜头式开头,展示风俗画面等。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中心;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即“豹尾”艺术。当然,选择结尾的方法,应从全局来考虑,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更好的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首先,自然而然,水道渠成。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如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结尾写到:“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其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即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一气呵成的感觉。如《荷塘月色》里开头写作者出门去,并写妻“迷迷糊糊地哼着民歌”,结尾写作者推门进屋,“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样首尾遥相呼应,不仅使全文结构完整,而且深化了主题。再次,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这样的结尾,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揭示事物的本质。有时用名言、或诗句结尾更是言简意赅。如李霁野《花鸟昆虫创造的奇境》结尾借用哈德生的名言诠释情境,深化了文章的意蕴。最后,含蓄深刻,启发联想。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如鲁迅《故乡》结尾,含蓄深刻,写“路”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鲁迅“韧”的战斗精神。此外,还可用发问式收尾,给人思考的空间;也可直抒胸臆,表达真情实感等。
  文无定法乃是写作者的最高境界,但探索一些章法、一点技巧,会使你觉得有“法”可依,有“从”下手。文章开头与结尾,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究竟采用何种方法,要从文章的谋篇布局考虑,表现中心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
  李会芹,教师,现居安徽肥东。